网站首页 > 关爱工作 > 风流人物

一片丹心献关工——记漳湖镇关工委副主任王茂灯

【时间:2022-05-26】【阅读:946次】

                                                    刘观应    马青松

         王茂灯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2013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投身关工事业,担任望江县漳湖中心学校关工委委员、漳湖镇回民村关工协会副会长。尽管他腿有残疾,家中还有智障的女儿需要照顾,但是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努力克服困难,把做好关工工作当做自己的光荣职责,十年坚守,十年勤奋,十年老有所为,为关爱青少年殚精竭虑,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和尊敬。

                                     诚心当好解说员

             

         1949年4月,回民村回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成渡江突击队,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护送解放军过长江,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教育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回民村于2013年建起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王茂灯同志受邀担任义务解说员。他自己编写解说词,一说就是十年。聆听他解说的有来自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有各级领导干部、青年干职工,有本县的参观者,也有外省的访客,有时一天要讲好几场。尽管经常是口干舌燥,精力疲惫,但他毫无怨言,总是振奋精神,忠心耿耿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的讲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情节感人,让来访者百听不厌。听他解说的青少年学生说:“王爷爷的解说让我们深受教益。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学习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树立青云之志,在不懈的奋斗中磨炼本领,砥砺前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倾心关爱困境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王茂灯同志按照村、校党组织的要求,不仅积极动员村、校“五老”结对帮扶,将帮扶任务落实到人,而且自己也承担了帮扶刘某琪的任务。刘某琪是漳湖中心学校的学生,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是老实巴交农民,斗大字不识几个,教育孩子力不从心。该生原先性格自闭、平时寡言少语,很少与人打交道,学业成绩不太好。为了帮助刘某琪,他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交流,商讨帮扶的办法。根据该生平时有经常做家务的优点,他建议家长和老师对该生多鼓励多表扬,为该生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让该生多发言,多与同学们接触。同时他还

         经常利用双休日,深入该生家庭,与该生促膝谈心,赞扬该生勤劳的优点,表扬该生的每一点进步,从正面鼓励该生积极向上,使该生觉得自己是有用之人,从而逐步解开了自卑的心结。他利用自己的经验优势为该生辅导功课,自费为该生购买学习用品,使该生感受到了人生的真爱。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提升,人也变得活泼开朗,有说有笑,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见到长辈也能主动笑着打招呼。刘某琪的进步,使家长和老师都十分高兴,纷纷向王老表示感谢。

                              潜心关注学生安全

           

         安全警钟长鸣。王茂灯同志时时将学生安全记挂在心中。村内有十一口池塘,又频临长江,为防溺水,他根据村、校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发动“五老”,积极参与防溺水工作,为每一处水域都安装了防溺水警示牌和救生杆,并在每一块警示牌上注明“五老”负责人的姓名,让责任到人。他组织成立了“五老”安全巡查队,并亲自参加。巡查队戴臂章定时定点进行巡逻,发现青少年有私自嬉水现象,及时加以教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他还经常利用村广播宣传《安全条例》,在交通要道宣传安全知识,提醒人们防患于未然。多年来回民村青少年学生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热心活跃乡村文化

        广场舞的兴起,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给村民们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为了更好地组织引导广场舞活动,王茂灯同志主动为村民们做服务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经常在网上搜寻好的节目提供给村民学习,并为舞蹈、歌咏现场录像、拍镜头,发到群里进行宣传,鼓励更多人参与。在重大节日,他亲自担任主持人,组织舞蹈队为青少年和村民演出。在他的推动下,回民村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每到夜晚,村内路灯下,广场上,随着有节奏的旋律,村民们跳起优美的舞蹈,唱起欢乐的歌曲,宣传党的英明政策,歌颂美好的新时代,既丰富了文化生活、锻炼了身体,又浓厚了文明健康的政治氛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回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村。

         在与村民文娱活动的交流中,他了解了许多好人好事。诸如“孝顺儿媳”、“邻里和睦”、“拾金不昧”、“好领头雁”、“致富不忘乡亲”等。他将这些好人好事收集整理,编成故事,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微信群和宣传栏里进行报道,为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思想品德,促进乡村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用心编纂《回民村史》

          

       回民村是一个有着红色历史的少数民族村。为记录回民村回民溶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发展史,让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村两委决定要编纂一本回民村发展史。王茂灯同志接受了这一任务。编纂村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王老第一想法就是趁年长老人健在,请他们回忆讲述回民村的历史。所以他很多时间都花在调查走访上,先后走访调查了一百余人。他多次到县档案馆和有关部门查阅历史档案,了解历史记录。整整三年时间,他拖着残疾的左腿,四处奔走。他秉烛掌灯,默默耕耘,不知熬了多少夜。他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比较核对收集的资料,注重历史的真实性、语言的规范性,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完成了十三万字的《回民村简史》,为教育下一代继承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和促进回民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茂灯同志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一个关工人“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如今尽管他已是古稀之年,但仍在为关工事业而奔忙。他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