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长园地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要正确定位

【时间:2022-07-08】【阅读:972次】

                                            王  启  

       培养优秀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但是,优秀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家庭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去培养?孩子发展过程中父母角色如何恰当定位?这些,都是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需要不断拷问、不断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及学生的问卷和座谈,我认为搞好家庭教育要做好三个定位。

         一、家庭教育目标要定位

        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是家长的普遍愿望,也是许多家长为子女定下的奋斗目标和长远教育目标。但是,人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各异,后天学习上的领悟力、毅力也是不一样的,这无疑会使每个人的发展前途是不一样的。后主李煜虽不是好皇帝却是个好诗人。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长远目标,不要定位于使孩子今后成为什么,而应定位今天应做些什么上。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简言之,搞好养成教育。至于今后之路,让孩子按自己兴趣、爱好、愿望去选择,根据时代的发展去选择。而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让孩子无端背负上沉重包袱前进,导致孩子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更不可把自己的愿望、期盼转嫁到孩子那里,让他(她)为自己实现抱负。盼望子女成为同龄学友中的姣姣者,是家长对子女定下的短期目标,文化课学习上争第一或争个好的名次,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不少家长心中,也成为他们自己的短期教育目标定位。

         第一只有一个,争第一的要求太高,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不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孩子为个好名次而弄虚作假。教育和体育竞技不一样,它的测试目的不是为了第一,而是对教、学的检测,以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我认为,家庭教育短期目标不应定位于横向比较,而应放在纵向比较上,跟孩子自己的发展历程相比较,只要孩子在不断进步,各方面都在健康成长,就应肯定和鼓励。

         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老师就很懂得这一点,不对孩子过高要求,而且非常重视女儿耐挫力的培养。李老师的女儿中学时数学成绩较差,对于这一点,李老师也非常担心,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悄悄地找女儿的数学老师,多多鼓励和关照女儿。终于有一天,女儿的数学考到了全班第四名。这时候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太棒了!继续努力,下次争取考年级第一!”但是李老师对女儿说的是:“恭喜你!不过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把舵人,如果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会贻误孩子子一生幸福。某14岁男孩强强的父母十分关注孩子学业,孩子考进名校“火箭班”后,更是期望越大,因心里压力大,成绩下滑,感觉无法面对父母,跳楼身亡。鉴于激烈就业竞争的现实情况,父母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本无可厚非。但是从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才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培养这样的孩子,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和重中之重。

         二、家庭教育内容要定位

        智力教育,多数家长将之做为唯一选择,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所以他们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欣喜若狂,每一分滑坡焦虑万分。智力固然重要,但它仅仅是整体教育的一个部分,甚至是小部分。而智力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智力的开发,学校有其成熟的、全面的、科学的思考和安排。对于不是专职从事教育事业的多数家长而言,其教育观念和方法更多停留在师傅带徒弟阶段,盲目涉足,不当的指导,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影响今后的学习。  

       那么,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定位于非智力因素的补缺补差。也就是说,根据孩子实际,缺什么补什么。

       首先,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非智力因素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它包括孩子的道德品行习惯、劳动生活习惯、学习和锻炼体魄习惯等,构成了家庭教育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内容。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多于在校时间,亲情又是孩子产生信任感的天然基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多是养成教育,家庭是进行养成教育的第一学校。养成教育的质量,与孩子今后是否成才有着密切联系。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中要摒弃功利观念,着眼孩子的未来。要培养孩子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坚韧性格,要教育孩子追求优秀而不被优秀所累;正视艰难,不被艰难击溃。报载,浙大学生小叶,曾经是某地高考状元,因为考试挂科不敢面对父母,在外流浪十年不敢回家。更有甚者,跳楼、跳水等等方式自杀身亡。

       我们以为,只要养成孩子好的习惯和好的心理素质,一切的不如意都是眼前的,孩子的将来一定会充满阳光。

        三、家庭教育方法要定位  

        家庭教育的方法要尽可能避免无为而治和包办代替两种极端做法。无为而治型,多见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舒适满意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学习问题、行为习惯问题,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治之以拳头。这容易影响孩子身心正常发展。

       包办代替型,多见于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把自己解题思路、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嚼得烂烂的,让孩子直接吞入肚中,不给孩子自我咀嚼和品味的过程,使孩子尝不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了不愿动脑的坏习惯。  

       以什么方法代替?我以为,对无力辅导的家长,可采用身教法,以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以示范。对有能力辅导的家长,可用点拨法,以适当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智,指点孩子的行为习惯。当然,最好的方法,应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的家长在言语教导子女时,多是说教、训诫和指责,是以旁观者身份去评价,缺少对孩子的理解,同时也遗忘了自己孩提时代的心态。仅仅从家长角度去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缺少了“你看这样做行不行”的商量语气和民主意识。要求子女做的,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发挥身教的作用。

       84岁的钟南山院士,是全中国人的偶像。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真正影响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钟南山还有一位优秀的母亲,钟南山一直珍藏着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他说“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他记住了妈妈的话。“1949年,钟南山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他排在第二名。他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那时起,他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他的。直到后来,他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带的研究生也是那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好坏,到最后,我们的性格、三观、习惯中总会多少长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样。而这或许告诉了所有家长:不要自己碌碌无为荒唐度日,还绑架着孩子必须功成名就。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父母眼中显得“平庸”?是因为家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父母都是对孩子报以厚望,却往往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但是,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慵懒甚至是抵触:“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没什么奋斗价值了,但你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啊!”“你总要求我考第一名,我看你在工作中也一点都不进取,想考第一自己考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

       最优秀的家长,永远都是在做孩子的榜样。想教会孩子什么,首先自己就做到什么。最优秀的家长,也永远都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不是独裁、控制,而是尊重、陪伴和引领。我身边几位都喜欢看书的朋友,其子女也喜欢看书。家长坏的习惯也是一种传染病。许多家长的毛病,子女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沾染了。这就是身教的影响力。

       总之,进行家庭教育必须先正确定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 一个家庭的格局,就是教育的根;父母就是叶,用自我成长,来影响孩子;最后孩子努力生长,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 岳西县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