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贴心话儿 > 关工工作调查与思考

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邓稼先故居红色基地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3-06-26】【阅读:920次】

                                                                 程   皖  生

         “两邓”故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是清代书法篆刻艺术大家邓石如的故居,也是当代“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石如第六世孙)的出生地。其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市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

         一、基本情况

        邓稼先故居正门为西南向,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5平方米。现存建筑共三进,分为门厅、正厅、后宅及附属建筑共同构成。一进为一层砖瓦建筑结构,二、三进均为两层楼阁建筑结构。一进门厅,为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和导游室。二进正厅,名“守艺堂”,中间布局为厅堂,壁挂邓氏家族历代名人简介,正厅西厢房是邓稼先的出生地,东厢房是书画斋。三进后宅“燕誉居”,正中摆放邓稼先半身铜雕塑。此铜雕塑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毅群所塑,原赠于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珍藏。2018年,许鹿希女士将此雕塑转赠邓稼先故居珍藏。三进及邓家大屋,通过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展现了邓稼先短暂而光辉、艰辛而伟大的一生。展品中,陈列着邓稼先亲属捐赠的邓稼先手稿、衣物和照片等珍贵藏品,是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邓稼先故居所具有的鲜明时代价值和深厚爱国情怀的作用,五横乡充分利用“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红色资源独特优势,一手抓内涵提升,一手抓外延建设,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特色品牌,把弘扬邓稼先精神,争做新时代红色接班人,作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教育的永恒主题。

        1、提标升级,让红色品牌亮起来

       不断改扩建,故居焕然一新。邓稼先故居在上级文物部门的关心下,分别先后于2000年、2008年、2012年,投入资金对现存房屋进行了整修和加固。2017年,争取专项资金100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已损毁的部分建筑按原貌进行修复,将故居由原来的三进扩展为九进,再现铁砚山房全貌,恢复古朴的文物环境和绿色的生态环境。2018年,邓稼先故居红色经典景区获国家发改委审批,获得项目资金1700万元,改造提升了景区1公里主干道,并开展给排水、广场铺装、房屋改造修葺、绿化、新建植草砖生态停车场等项目。2021年,“邓稼先故居”投资177万余元对三进及邓家大屋进行展陈提升工程,设计理念充分彰显弘扬邓稼先等功勋科学家“忠诚爱党、崇尚科学、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鲜明特色。布展设计主题突出(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主线鲜明(邓稼先等科学家们坚定科技报国的强大信念,托起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视觉听觉震撼荡涤心灵,激励人感染人。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一个个精致的沙盘模型,铺展开一幅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要让人家把我们拉得太远”——奋发图强、为民报国的历史画卷。

       站在新起点,服务不断提升。2019年6月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将邓稼先红色景区打造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稼先精神、忠诚担当奉献”的抓手和载体,自觉当好邓稼先精神忠实的守护者、坚定的传承者和自觉的践行者,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豪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建一支邓稼先精神宣讲队,组织邓稼先精神系列文艺精品创作,讲好邓稼先“家风家教”系列故事,让邓稼先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宣传“我是邓稼先家乡人”。深度挖掘邓稼先红色资源的内涵,把邓稼先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家教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邓稼先故居成为广大青少年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宜秀区关工委制定了青少年接受邓稼先精神教育规划,所有中小学生,都必须瞻仰一次邓稼先故居,写一篇作文,看一部“两弹”研发爆炸的影视片,开一次发扬邓稼先精神班会。每逢重大节日,都组织中小学生到邓稼先故居开展教育活动。安庆市各县(市)区关工委、教体局也不断组织中小学生来瞻仰故居。2019年,青少年和游客来故居瞻仰达15万人次,今年,仅半年,就达10余人次呈增长态势。

       2、 创新载体,让红色基地火起来

       精心组织各类纪念活动,红色教育迎来高潮。邓稼先故居是安徽农业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外教学和研学基地,每年同各类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数10场;江淮诗书画研究院大型书画展暨安庆市江淮诗书画研究院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故居举行;在邓稼先诞辰95周年之际,油画家何承东先生创作《两弹元勋邓稼先》布面油画捐赠给邓稼先故居馆藏陈列;市直相关单位和部门、省内外游客每年六一、七一、十一到故居参观学习,集中开展各类教育,红色教育不断迎来高潮。

        打造 “第二课堂”,故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稼先故居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和方法,不仅经常性地接待学校和青少年的参观学习,还主动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积极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邓稼先故居每年接待区内乃至其他省市中小学生万余人,不仅是宜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成立“五老工作站”,延伸基地效应。2022年7月在邓稼先故居成立“五老工作站”,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值得一提的作为“五老”人员的故居“看门人”、“金牌讲解员”邓稼先的侄儿邓敦华老人,自2008年以来给全国各地到故居参观学习的师生们义务讲解400多场;每年征兵季或者建军节,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们到故居座谈,给新兵“上课”。每年暑假,邀请老画家杨善禹、老教师杨普选等人来故居给孩子们教授雕塑和绘画基础技法。邀请谢高云、杨善法等老“匠人”给孩子们传授粉丝制作、茶叶制作等工艺,让孩子们掌握技术,爱上劳动。同时,考虑到五横乡一方面是劳务输出大乡,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只管吃饱穿暖,辅导不了文化课,孩子们沉溺于手机游戏,荒费了学业;另一方面是多数农民书画家年事已高,书画之乡面临人才青黄不接,断代失传的危险。白天扛锄头,晚上摇笔头是五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五横乡人口虽不足2万,但农民书画家却有100多人,书画爱好者上千人,仅市级以上书法家协会农民会员就有30多人,几乎村村都有书法家。为发挥这些乡土书画家的作用,乡关工委多方呼吁、建言献策,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和资金。2019年7月,“两邓”故居书法班正式开班,教师全部是乡内农民书画家轮流担任,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孩子们书法技能大为提高,多次参加写对联、文艺汇演等公益活动,深受好评。故居书法班的孩子创作了《学党史、书长卷、献礼百年华诞》的百米长卷,长卷总共7500字,累计180米。中共二十大闭幕之际,乡关工委组织乡内林峰小学和五横初中的书法班的孩子联袂创作了《中共二十大报告百米长卷》,并到各个村(社区)巡回展出,这些创作活动大大厚植了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

       3、用活用好,让红色精神传下去

       建立“红色驿站”,讲好红色故事。随着每年来故居参观学习的游客量的增加,为了缓解讲解压力,帮助游客更多地了解“两邓”故居历史,使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真正“活”在民众心中,决定在“两邓”故居建立“红色驿站”,乡关工委在全乡中、小学中积极招募讲解员,倡导“人人讲稼先故事”,“从娃娃抓起,培养小小讲解员,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自首次开设小讲解员培训班以来,已经开办了3届,培养了近百名小讲解员,这些小讲解员利用节假日和主题教育期间义务讲解200多场。通过义务讲解培养了孩子们的志愿精神,增强了同学们对家乡深厚人文历史的了解,也很好地宣传了邓稼先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讲述红色故事,红色驿站日渐成为两邓故居的品牌和亮点,小讲解员队伍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开设稼先大讲堂,传承红色基因。为充分弘扬邓稼先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挖掘作为“两弹元勋”故乡的历史底蕴,用活用好五横地域红色文化。创设“稼先课堂”,并将其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大讲坛上,中心小学《足迹》诗朗诵、五横初中《邓稼先精神》演讲、机关青年《航天梦》故事分享会成为了经典。此外,乡关工委还和学校紧密互动,把环保、禁毒、国防、法制、安全、防溺水等教育引进大讲堂,成为学校和家庭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