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关于对隔代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4-03-26】【阅读:2778次】
关于对隔代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
隔代教育众说纷纭,是个很有争议的热门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闲散劳力,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孩子无暇照顾,只好交给祖辈照管、教养的日益增多,这种隔代教育已形成当今教育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教育的家庭教育一个方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区为提高新时期家庭教育质量,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发动了各级关工委的力量,在全区城乡19所中小学进行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广泛深入地调查和研究,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就将调查的情况做一一的分析:
一、构成隔代教育队伍的原因何在?
1、随着经济建设地深入发展,农村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照管,这些留守儿童、少年,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对象。
2、城区闲散劳力外出谋生,或子女长年从事流动行业。为面对高节奏的生活,他们的子女,监护管教就落到祖辈的肩上。
3、现代生活快速富俗,而道德准则跟不上现代文明地发展,中年人离婚率高之不下,他们的单亲孩子只得交给祖辈扶养。
4、市内男方娶媳妇必备新房,已形成不成文的“规定”。而新房大多建在市郊,为孙辈将来择校就近入学,将户籍仍然留在市内祖辈处,此类孩子屡见不鲜(周一到周五在祖辈处生活、学习,双休日和节假日回父母新房处辅导)。
二、隔代祖辈监护人谁担纲?
1、根据调查,城乡是有区别的,在农村谁家的孩子谁得养的传统观念比城市浓。
例如:新洲乡,受隔代教育对象是70人,其中52名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都是祖父母,占该乡隔代教育总数的74.3%;18名由外祖父母监管占25.7%,且女孩具多。
“长风乡”由祖父母监护的占82%,外祖父母监护的只占13%、亲友监护的占5%,不难看出农村的传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2、而城市内,小夫妻计划生育优质优生一个孩子,娘婆二家只有一个“宝”,谁带孙子辈的条件好,谁来带的新风尚已逐渐形成。
三、受隔代教育对象占学生的比重多大?
根据我们从调查表反映看,乡村隔代教育对象占的比重大,市内相对要小得多。
迎江区部分学校隔代教育对象调查表
单 位 在校生总数 隔代教育对象数 占比例
乡镇 新洲乡 130人 70人 53.8%
罗塘中学 192人 46人 24%
城乡结合部 华三小 581人 200人 34.4%
市
区 双 小 1137人 56人 5%
健 小 840人 40人 5%
四 小 497人 22人 5%
从上述表中我们可以理出隔代教育的轨迹,新洲乡是长江中的孤岛,四面环水,外出谋生的多,留下受隔代教育对象也就多,比例是全市之冠达53.8%;罗塘中学,远离市区,地处偏僻,同枞阳县接壤,相对经济文化滞后,外出务工也多,故受隔代教育对象也就日益增高。华三小是介于龙狮乡和老城区之间的城乡结合部,隔代教育对象集中,比例也不小,占34.4%。而双小、健小、四小地处老城区腹地,是我区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从抽检的这三所大、中、小学校代表来看,占比例均为5%。同处一区,差异之大,这主要是城区向东拓展,几个乡镇区划以来,外出务工劳力多的原因。据现有统计,全区隔代教育对象有1635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12%,(我区小学生11450人、中学生2181人)所以我区对隔代教育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以重视,而做好这项工作则是任重道远的。
四、祖辈的监护人身心特点和学历状况如何?
1、祖辈老人们,大多出生在是建国前,长在红旗下,年龄偏大,慢性病多,普遍学历层次低,初识文化和文盲在农村占六成以上,在城市内,由于下放知青多,耽搁了一代人继续升造学习机会,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初中文化水平具多,高中、中专有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在中小城市只是凤毛麟角,我区隔代教育祖辈监护人上过大学统计只有2名。
祖辈带孙子辈是天伦之乐,实际也是无奈之举,不然就没有口头禅:“茅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之说,老人梦想是颐享天年,图过清静。长期带第三代怨言多,心烦,期盼子女早回归。
五、隔代教育弊端在哪里?
1、长期以来,祖辈对延袭下来的传统儒家教学思想比较突出,理念陈旧。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道题:“你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否赞同?”结果90%的祖辈家长赞同这个观点,而父辈持此观点只有6%,差异明显。祖辈这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没有看到孩子们可塑性大的特点,没有看到孩子后天科学发展观。再譬如“你是否同意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你有什么补充?”收回的问卷祖辈均是100%同意,对具有奇特想法和创造性强的孩子却视而不见,或被骂成拗犟。这听话的“小绵羊”固然温驯,但个性发展并不就是坏事,祖辈这种滞后的认识将成为教育孙子辈的思想障碍,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2、凭经验办事,只养不教普遍存在。对孙子辈呵护看重于吃、穿、安全,只要孙子辈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心安理得,不了解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祖辈家长、干农活,做家务日子过得不容易,空闲时间顾自己消遣的占70%,陪孩子一道玩耍的只有17%,而父辈占65%,显然父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概率,比祖辈要大得多。
3、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
由于祖辈大半生经历艰辛,现富裕条件好了,一切满足于孙子辈的物质要求,是成为产生孩子好逸恶劳的温床;一切包办代替,限制了孙子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切事都围着孙子转,也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至于孩子将来自理能力低下。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有无必要?”回答有必要的祖辈家长只有7%,而没有必要的竞占83%,无所谓的占10%;而父辈认为有必要达59%。自理能力地培养,是孩子将来进入自立社会的基本的要求,否则孩子今后发生任何困难,却乞求大人,甚至细小生活琐事还要依赖大人。而依赖一旦成为个性,对孩子就会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孩子将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隔代照管的孩子,在吃与交友等方面不如父辈抚爱的孩子。
①、隔代家庭中的孩子偏食、挑食严重,许多菜不吃的有48%,在调查“您的孩子平时胃口好不好”的问题上,隔代家庭中有58%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明显吃得少,吃饭成为一种负担。
②、由于祖辈怕孙儿入坏伴,加之平时溺爱,致使孩子主动性较差,主动交友玩耍的只有9%,父辈照管的孩子同外界交朋友接触面相对广,为34%,祖辈中这种孤僻教育,不利于孩子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③、在清洁卫生习惯上,隔代家庭照管的孩子衣着整洁欠佳,撒谎恶习的不良行为相对多些。
六、隔代家教的优势有哪些。
1、祖辈大多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勤劳、俭朴、不怕艰苦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行为举止,多多少少潜移默化传承给了孙子辈,这种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代代相传,就是“龙”的传人的自然传递。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在教育内容上选择了十项(身体、智力、知识、品德、性格、行为习惯、适应能力、兴趣、特长),请祖辈家长首选一项,结果70%的祖辈家长首选认为,教育重点应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可见中国人信条“做人德为先”是老祖宗传下来,对孙子辈成长同样寄于厚望。
2、祖辈家长有育儿的宝贵经验,对孙子辈在抚养、呵护方面是游刃有余的。比年轻人,在忙碌中摸索要强很多,尤其是小孩子在生病、冷暖起居时,还是爷爷奶奶办法多。
3、老人们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他们孩提时代是从磨难中走过来的,青年时充满着青春活力,他们经历过贪玩、怀春、盲动的成长过程,这不是错,更不是罪,他们理解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处理方式要比儿辈要缓和,不会扮作自身洁白无瑕,像儿子那样训斥、粗暴简单来处理问题。
4、父母长年在外打拼,把孩子放在祖辈那里最为“放心”,享受爷奶照顾也最为“贴心”,比花钱请保姆要强得多。显然隔代教育还是具有现实积极因素,对整个家庭既经济又实惠。
5、祖辈能工巧匠,功成名就的人多。他们身怀绝技,孩子们在老一辈的门下耳濡目染,能尽快掌握一门技艺,是有好处的,有的甚至对传承非文化遗产,为将来成才将会起到巨大影响的。
6、祖辈家长阅历丰富,思维成熟,洞察力强,对孙子辈产生强大“磁场”。据执教多年老教师观察: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想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虽没有考证,但说明奶奶的思维成熟,做事缜密有序,比孩子妈要丰富,影响左右了孩子的大脑)。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模式有利有弊,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它不好,而任何成功的教育,也都不能绝对说它尽善尽美。隔代教育由来已久,并非是新时期的产物,而是当今越来越多而已,已形成备受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它的客观存在,决定我们要化弊为利,扬长避短,研究对策,做出切合实际地努力,同样会产生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成功。
七、如何使隔代教育趋向完善走向成功,提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1、隔代教育是当今的社会问题,同样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要营造一种关心他们的氛围,制订一些政策性地关照条文。尤以宣传部门要开辟专为隔代教育栏目,宣传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弘扬历史和现代教育典型,让爷爷奶奶们从中感悟、汲取正确地教育理念和方法。
2、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让隔代家庭孩子共享一片蓝天的责任,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进行差异性个别化教育。现我区各校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体现了政府和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特殊关爱,它也涵盖了隔代教育的许多内容,并且建立了个人档案,进行跟踪记载,这对儿童成长起到了全程管理作用。
3、隔代教育的孩子,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中学生住宿除外),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度过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学校也鞭长莫及,安全隐患和上网巴,也就容易屡屡发生。为了加强监护和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农村“文化站”拓展他们的外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扩充改为“文教站”,让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体育占领乡村阵地,让青少年在校外有活动空间场所,从而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社区可办儿童活动中心)使教育、家庭、社会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环境,共享文明、和谐发展。
4、“家长学校”是当今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阵地,它不是可有可无。凡是家长同学校老师配合得好的孩子都能享有不同地进步,反之教育就会脱节、掉链子。家长学校届时可开现代教育理论讲座,让爷爷奶奶从僵化封闭家庭教育中走出来,了解新理念,明了社会需要的一切新做法。如爷爷奶奶年岁大的出门不便,家长学校可在社区中举办,甚至专职教师可上门个别指导。
从实践中看,要使家长学校发挥强力作用,必须应由教育行政(教育科)布署、监督、检查、考核,各级关工委配合,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落实到位,取得效果。另外“家长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最好以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为主,自编个案为辅,并结合当地区情、校情有的放矢。
5、教育要均衡发展,以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尤其是农村招聘教师,现在有两个极端要引起政府和专家注意:一是,农村教育资源虽有较大改观;但教改的问题是教员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洞察秋毫地指出,当今农村还是缺少师资,尤以外语、体音美老师,同泱泱大国的广大农村不相匹配。为什么寒门子弟进“北大”、“清华”越来越少,就是文化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建议农村以招聘当地教师为主,引进高校回乡毕业生,从优转正。让他们能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另可加大人才流动力度,以高补贴,晋级、提干等优惠政策,让市内好教师安心在农村支教。并形成制度(我区正在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好了,对教育均衡发展就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择校生流动等情况也会带来好转,使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根本改变。
二是,城市基础教育原就比农村好,加之这几年国家重视教育加大投入,的确锦上添花。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近几年招生取得长足进步,每省都达到80%以上,家长(包括隔代家庭家长),为了使孩子能挤入顶尖高校,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请多科家教,不管孩子是否厌恶,能否接受消化,把孩子当成机器,这种家庭教育是可悲的,对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是“伤害”。建议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将高考指挥棒所制定的政策,落实到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上来,将童年的乐趣还给孩子。
6、隔代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农村幼教、特教很为薄弱,有的地方年年是空白,早教不抓,智能难得开发,这对农村幼儿和残疾儿幼儿,(隔代教育家庭中幼儿也在内),是不公平的。要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农村“开花”,对残疾幼儿要早期干预,做好相应安置。
通过这次深入细数地隔代教育调查,他们家庭三代人脉博的跳动,也牵动我们的心,我们将完善教育思路,制订方案,让党的阳光照亮隔代家庭的每一角落,让孩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
安庆市迎江区关工委 方忠明
隔代教育众说纷纭,是个很有争议的热门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闲散劳力,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孩子无暇照顾,只好交给祖辈照管、教养的日益增多,这种隔代教育已形成当今教育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教育的家庭教育一个方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区为提高新时期家庭教育质量,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发动了各级关工委的力量,在全区城乡19所中小学进行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广泛深入地调查和研究,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就将调查的情况做一一的分析:
一、构成隔代教育队伍的原因何在?
1、随着经济建设地深入发展,农村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照管,这些留守儿童、少年,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对象。
2、城区闲散劳力外出谋生,或子女长年从事流动行业。为面对高节奏的生活,他们的子女,监护管教就落到祖辈的肩上。
3、现代生活快速富俗,而道德准则跟不上现代文明地发展,中年人离婚率高之不下,他们的单亲孩子只得交给祖辈扶养。
4、市内男方娶媳妇必备新房,已形成不成文的“规定”。而新房大多建在市郊,为孙辈将来择校就近入学,将户籍仍然留在市内祖辈处,此类孩子屡见不鲜(周一到周五在祖辈处生活、学习,双休日和节假日回父母新房处辅导)。
二、隔代祖辈监护人谁担纲?
1、根据调查,城乡是有区别的,在农村谁家的孩子谁得养的传统观念比城市浓。
例如:新洲乡,受隔代教育对象是70人,其中52名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都是祖父母,占该乡隔代教育总数的74.3%;18名由外祖父母监管占25.7%,且女孩具多。
“长风乡”由祖父母监护的占82%,外祖父母监护的只占13%、亲友监护的占5%,不难看出农村的传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2、而城市内,小夫妻计划生育优质优生一个孩子,娘婆二家只有一个“宝”,谁带孙子辈的条件好,谁来带的新风尚已逐渐形成。
三、受隔代教育对象占学生的比重多大?
根据我们从调查表反映看,乡村隔代教育对象占的比重大,市内相对要小得多。
迎江区部分学校隔代教育对象调查表
单 位 在校生总数 隔代教育对象数 占比例
乡镇 新洲乡 130人 70人 53.8%
罗塘中学 192人 46人 24%
城乡结合部 华三小 581人 200人 34.4%
市
区 双 小 1137人 56人 5%
健 小 840人 40人 5%
四 小 497人 22人 5%
从上述表中我们可以理出隔代教育的轨迹,新洲乡是长江中的孤岛,四面环水,外出谋生的多,留下受隔代教育对象也就多,比例是全市之冠达53.8%;罗塘中学,远离市区,地处偏僻,同枞阳县接壤,相对经济文化滞后,外出务工也多,故受隔代教育对象也就日益增高。华三小是介于龙狮乡和老城区之间的城乡结合部,隔代教育对象集中,比例也不小,占34.4%。而双小、健小、四小地处老城区腹地,是我区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从抽检的这三所大、中、小学校代表来看,占比例均为5%。同处一区,差异之大,这主要是城区向东拓展,几个乡镇区划以来,外出务工劳力多的原因。据现有统计,全区隔代教育对象有1635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12%,(我区小学生11450人、中学生2181人)所以我区对隔代教育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以重视,而做好这项工作则是任重道远的。
四、祖辈的监护人身心特点和学历状况如何?
1、祖辈老人们,大多出生在是建国前,长在红旗下,年龄偏大,慢性病多,普遍学历层次低,初识文化和文盲在农村占六成以上,在城市内,由于下放知青多,耽搁了一代人继续升造学习机会,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初中文化水平具多,高中、中专有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在中小城市只是凤毛麟角,我区隔代教育祖辈监护人上过大学统计只有2名。
祖辈带孙子辈是天伦之乐,实际也是无奈之举,不然就没有口头禅:“茅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之说,老人梦想是颐享天年,图过清静。长期带第三代怨言多,心烦,期盼子女早回归。
五、隔代教育弊端在哪里?
1、长期以来,祖辈对延袭下来的传统儒家教学思想比较突出,理念陈旧。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道题:“你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否赞同?”结果90%的祖辈家长赞同这个观点,而父辈持此观点只有6%,差异明显。祖辈这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没有看到孩子们可塑性大的特点,没有看到孩子后天科学发展观。再譬如“你是否同意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你有什么补充?”收回的问卷祖辈均是100%同意,对具有奇特想法和创造性强的孩子却视而不见,或被骂成拗犟。这听话的“小绵羊”固然温驯,但个性发展并不就是坏事,祖辈这种滞后的认识将成为教育孙子辈的思想障碍,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2、凭经验办事,只养不教普遍存在。对孙子辈呵护看重于吃、穿、安全,只要孙子辈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心安理得,不了解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祖辈家长、干农活,做家务日子过得不容易,空闲时间顾自己消遣的占70%,陪孩子一道玩耍的只有17%,而父辈占65%,显然父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概率,比祖辈要大得多。
3、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
由于祖辈大半生经历艰辛,现富裕条件好了,一切满足于孙子辈的物质要求,是成为产生孩子好逸恶劳的温床;一切包办代替,限制了孙子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切事都围着孙子转,也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至于孩子将来自理能力低下。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有无必要?”回答有必要的祖辈家长只有7%,而没有必要的竞占83%,无所谓的占10%;而父辈认为有必要达59%。自理能力地培养,是孩子将来进入自立社会的基本的要求,否则孩子今后发生任何困难,却乞求大人,甚至细小生活琐事还要依赖大人。而依赖一旦成为个性,对孩子就会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孩子将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隔代照管的孩子,在吃与交友等方面不如父辈抚爱的孩子。
①、隔代家庭中的孩子偏食、挑食严重,许多菜不吃的有48%,在调查“您的孩子平时胃口好不好”的问题上,隔代家庭中有58%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明显吃得少,吃饭成为一种负担。
②、由于祖辈怕孙儿入坏伴,加之平时溺爱,致使孩子主动性较差,主动交友玩耍的只有9%,父辈照管的孩子同外界交朋友接触面相对广,为34%,祖辈中这种孤僻教育,不利于孩子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③、在清洁卫生习惯上,隔代家庭照管的孩子衣着整洁欠佳,撒谎恶习的不良行为相对多些。
六、隔代家教的优势有哪些。
1、祖辈大多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勤劳、俭朴、不怕艰苦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行为举止,多多少少潜移默化传承给了孙子辈,这种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代代相传,就是“龙”的传人的自然传递。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在教育内容上选择了十项(身体、智力、知识、品德、性格、行为习惯、适应能力、兴趣、特长),请祖辈家长首选一项,结果70%的祖辈家长首选认为,教育重点应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可见中国人信条“做人德为先”是老祖宗传下来,对孙子辈成长同样寄于厚望。
2、祖辈家长有育儿的宝贵经验,对孙子辈在抚养、呵护方面是游刃有余的。比年轻人,在忙碌中摸索要强很多,尤其是小孩子在生病、冷暖起居时,还是爷爷奶奶办法多。
3、老人们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他们孩提时代是从磨难中走过来的,青年时充满着青春活力,他们经历过贪玩、怀春、盲动的成长过程,这不是错,更不是罪,他们理解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处理方式要比儿辈要缓和,不会扮作自身洁白无瑕,像儿子那样训斥、粗暴简单来处理问题。
4、父母长年在外打拼,把孩子放在祖辈那里最为“放心”,享受爷奶照顾也最为“贴心”,比花钱请保姆要强得多。显然隔代教育还是具有现实积极因素,对整个家庭既经济又实惠。
5、祖辈能工巧匠,功成名就的人多。他们身怀绝技,孩子们在老一辈的门下耳濡目染,能尽快掌握一门技艺,是有好处的,有的甚至对传承非文化遗产,为将来成才将会起到巨大影响的。
6、祖辈家长阅历丰富,思维成熟,洞察力强,对孙子辈产生强大“磁场”。据执教多年老教师观察: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想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虽没有考证,但说明奶奶的思维成熟,做事缜密有序,比孩子妈要丰富,影响左右了孩子的大脑)。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模式有利有弊,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它不好,而任何成功的教育,也都不能绝对说它尽善尽美。隔代教育由来已久,并非是新时期的产物,而是当今越来越多而已,已形成备受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它的客观存在,决定我们要化弊为利,扬长避短,研究对策,做出切合实际地努力,同样会产生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成功。
七、如何使隔代教育趋向完善走向成功,提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1、隔代教育是当今的社会问题,同样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要营造一种关心他们的氛围,制订一些政策性地关照条文。尤以宣传部门要开辟专为隔代教育栏目,宣传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弘扬历史和现代教育典型,让爷爷奶奶们从中感悟、汲取正确地教育理念和方法。
2、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让隔代家庭孩子共享一片蓝天的责任,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进行差异性个别化教育。现我区各校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体现了政府和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特殊关爱,它也涵盖了隔代教育的许多内容,并且建立了个人档案,进行跟踪记载,这对儿童成长起到了全程管理作用。
3、隔代教育的孩子,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中学生住宿除外),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度过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学校也鞭长莫及,安全隐患和上网巴,也就容易屡屡发生。为了加强监护和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农村“文化站”拓展他们的外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扩充改为“文教站”,让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体育占领乡村阵地,让青少年在校外有活动空间场所,从而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社区可办儿童活动中心)使教育、家庭、社会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环境,共享文明、和谐发展。
4、“家长学校”是当今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阵地,它不是可有可无。凡是家长同学校老师配合得好的孩子都能享有不同地进步,反之教育就会脱节、掉链子。家长学校届时可开现代教育理论讲座,让爷爷奶奶从僵化封闭家庭教育中走出来,了解新理念,明了社会需要的一切新做法。如爷爷奶奶年岁大的出门不便,家长学校可在社区中举办,甚至专职教师可上门个别指导。
从实践中看,要使家长学校发挥强力作用,必须应由教育行政(教育科)布署、监督、检查、考核,各级关工委配合,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落实到位,取得效果。另外“家长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最好以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为主,自编个案为辅,并结合当地区情、校情有的放矢。
5、教育要均衡发展,以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尤其是农村招聘教师,现在有两个极端要引起政府和专家注意:一是,农村教育资源虽有较大改观;但教改的问题是教员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洞察秋毫地指出,当今农村还是缺少师资,尤以外语、体音美老师,同泱泱大国的广大农村不相匹配。为什么寒门子弟进“北大”、“清华”越来越少,就是文化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建议农村以招聘当地教师为主,引进高校回乡毕业生,从优转正。让他们能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另可加大人才流动力度,以高补贴,晋级、提干等优惠政策,让市内好教师安心在农村支教。并形成制度(我区正在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好了,对教育均衡发展就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择校生流动等情况也会带来好转,使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根本改变。
二是,城市基础教育原就比农村好,加之这几年国家重视教育加大投入,的确锦上添花。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近几年招生取得长足进步,每省都达到80%以上,家长(包括隔代家庭家长),为了使孩子能挤入顶尖高校,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请多科家教,不管孩子是否厌恶,能否接受消化,把孩子当成机器,这种家庭教育是可悲的,对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是“伤害”。建议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将高考指挥棒所制定的政策,落实到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上来,将童年的乐趣还给孩子。
6、隔代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农村幼教、特教很为薄弱,有的地方年年是空白,早教不抓,智能难得开发,这对农村幼儿和残疾儿幼儿,(隔代教育家庭中幼儿也在内),是不公平的。要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农村“开花”,对残疾幼儿要早期干预,做好相应安置。
通过这次深入细数地隔代教育调查,他们家庭三代人脉博的跳动,也牵动我们的心,我们将完善教育思路,制订方案,让党的阳光照亮隔代家庭的每一角落,让孩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
安庆市迎江区关工委 方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