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关爱明天 任重道远 ——全力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而担当 迎江区关工委主任 叶文祥
【时间:2015-11-04】【阅读:2436次】
关爱明天 任重道远
——全力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而担当
迎江区关工委主任 叶文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共青团主题团日活动时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各级关工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关工委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任务是关工委工作全过程和目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应当包括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习刻苦,体魄健康,勇于担当,努力掌握一至几门过硬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汇聚新的力量、谱写新的篇章。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社会物质基础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防力量显著增强,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但是,与中华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世界期待着下一个中国故事,历史期待着我们这一又一代人响亮的回答。
“咬定青山不放松,牢记使命勇担当”。如何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承担重担,按照关工委职责,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围绕正能量,坚持正面教育。
1、什么是正能量,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说: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由此可见重要的是要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智慧,给人以阳光,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以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发奋读书,追求真理。我认为,首先要弘扬抗战精神。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隆重热烈,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的节日。今后,要在全国人民尤其青年一代中应大力弘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二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三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这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接守帮助”的最好内容和形式之一,并要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2、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代表了社会共同理想和追求,不仅明确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及其标准,而且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明确了方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现在和今后一个长时期的思想教育主题。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着力筑牢青少年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贴近青少年,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对象化,接地气,讲效果。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重在教育,贵在践行,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德教、育人为本。
“心似白云常自在,德如清露不染尘”。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现。“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系,要求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报国”是最崇高的美德,“包容”是传统美德的精髓,“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中华传统美德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新时期也会赋予传统美德新的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开国领袖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03年1月5日,江泽民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2004年5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2006年3月4日,又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地界定出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道德界限。2007年8月13日,习近平指出,发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更能提升自我,体现了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优良品德。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明确指出了立德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行德育指明了方向。在世界多元化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加快,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等,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致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使一些人,特别青少年在思想上发生了蜕变,严重影响了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鉴别能力,导致行为上的荣辱不分,甚至以耻为荣。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和道德水准,真正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作为治国之本,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已成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性工作。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如何使青少年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提高他们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应按照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部署和要求,具体、扎实、全面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我们的经验。以往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采取多样形式进行宣传活动,仍应继续。例如作报告、上法制课、征文、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案释法,重点帮教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必须长期坚持,还可以利用宣传栏、发资料、致家长信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同时,结合德教,结合实际,不断培养和提高青少年遵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常抓不懈,实现“零犯罪”学校、社区和乡村。
二、注重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成果。
教育主渠道,是指各类学校的教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全力推进被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前提。大家知道,一个人从三岁进入幼儿园启蒙教育到大学本科毕业,一般要20多年的时间,是一个人成长、成人、成才的最佳时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责任重大。当前从整体上观察,教育在不断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才辈出,蒸蒸日上。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缺失,内容失当,资源分配不公。教师队伍里少数老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上海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杨泽波在一次演讲中说:今天的社会存在一个被严重遗忘的道理,即人天生是一个道德的存在,而忽视这一点正是许多社会怪状的源头,他说“现在无论是管理学院还是经济学院,学生进校后,老师给他们上的头一堂课,就是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那么我们整个经济模型就搭构不起来”。所以他说:我们现在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傻子”。(所谓“傻子”是指乐于奉献,必要时牺牲自己利益的人)。由于教育分配不公,城乡反差大,贫困地区、山区更为严重,影响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师风不正,敬业不严,表现对后进生缺乏耐心,动轧训斥,重则体罚或变相体罚;还反映有的教师课堂授课,不是和盘脱出,而留取真经,事后招生家教收高费。在学生中也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表现在结伴斗殴,以强欺弱,甚至残暴,不时见诸报端,其次在学生中(主要在大学)不是专心读书,而迷恋打电脑、玩手机较为普遍,影响到身心健康。诸于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管理,纠偏扶正,逐步解决 ,尽力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尽力保证每个受教育者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三、研究家庭教育方略,提高家教能力担当。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那是因为孩子呱呱堕地,就与父母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称为“父母效应”。即父母有什么样的言传身教,孩子就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据报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团拜会上讲话中有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畅谈,指出目前存在着家庭结构畸形,家庭功能弱化,家庭教育薄弱,家庭精神迷失四大问题值得警惕,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规律和功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多些“专业化父母”。教育专家指出,所谓“专业化父母”是指今天的家庭教育早已不是“训斥加严厉”的家长作风时代了,家长必须站在信息发展,教育观念的前沿,给孩子提供科学健康、准专业化、循循善诱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和陪伴。用言行“身教”孩子,用耐心唤醒孩子,用专业化技巧说服孩子,尽力让孩子在情感、心里、人格需要上得到充分满足,促其健康成长。据我观察,在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年轻父母,既无现代教育知识,又无耐心引导,或者偏爱溺爱,或者放任不管,更有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脏话乱说,行为不规。还有留守儿童问题更多,不但得不到家庭有效教育,而且缺乏母爱,倍感孤独,隔代关爱,仅能满足生活需要,更无能力在精神、意志、价值观方面给予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治理,要依靠党的领导,政府重视,有待全民素质的提高。作为关工组织应着力研究,有所作为,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藉以传授知识,传递信息,逐步提高家教水平。
四、动员社会力量,关注未来,关注青少年。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被誉为是战略工程、希望工程、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这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关注、必须尽力。在动员社会力量方面,我非常赞同江启凌同志提出并践行的“大关工委”意识。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提法时,很是费解,而后进一步研究,顿然大悟,觉得这一提法非常切题、切时,意义非凡。他的主要思路是:思想联通,组织联体,工作联动,阵地联建,资源联用,优势互补,形成在协调中相辅相成,在协作中相得益彰,在协同中各尽其责的局面。这一提法和思路,我亦曾在有关会议上进行宣传推动,已初步得到全区关工组织的响应。今后还应积极推行,起到开花结果的作用。2015年8月25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上了这一段话,可见这一思路的正确性。多年来,我区关工委在工作中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方针,按照“指导、推动、协调、配合”的职能,发扬“情系后代,面向未来,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学习雷锋、“三热爱”教育以及重大节日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宣传等,都能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各项活动年达100次至几百次之多;全区各级关工组织从各种渠道年酬款60~8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年达500余人次,这些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还是繁重的,对青少年教育关爱任重道远。2012年曾经报导贵州毕节地区5名流浪儿童闷死在垃圾箱内的惨剧。2015年6月9日晚11时,贵州毕节市七里关区田坎乡居民张方其一家四个儿女同时惨死在家中,年纪最大的哥哥13岁,三个妹妹分别为9岁、8岁和5岁。警方调查称是集体喝敌敌畏自杀。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认为,贵州毕节悲剧发生原因可能主要源于家庭、社会网络、政府托底三道防线的缺失。上述案例是突出的,虽然发生在外地,可是我们亦不可掉以轻心,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和弱势群体,要干预家庭暴力,要深入了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恶果。
“关爱明天,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务实创新,无私奉献,“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