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谈爱心构建和谐课堂 迎江区青少教育论坛论文 长风高松小学 何 伟

【时间:2015-11-09】【阅读:2174次】

谈爱心构建和谐课堂

迎江区青少教育论坛论文 长风高松小学 何 伟

 

【摘要】和谐课堂教学是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实施和谐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素质等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一位教育家见一男生用砖头打同学,遂将其制止,责令其到办公室等候。当教育家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一块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地接过糖。教育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递给了他每三块糖,男生哭了,并且认错了。育家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短短几分钟的谈话,男生便心悦诚服,终生难忘。教育家的良苦用心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教育家用其充满了无限的爱心及超凡的教学智慧,拯救了学生的幼小心灵,教育了学生,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在教书育人方面,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寓意深远,而显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之功效,教师责任之重大也就不言而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目标所蕴藏的深遂内涵。教师是新课改的忠实践行者,应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构建和谐教育氛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和谐课堂教学

所谓和谐,指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和谐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和谐课堂,德育为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塑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有赖于德育。可以说,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德育工程要求教师以整体的观念、系统地思想,把握德育内容,而不应孤立地、片面地为施德育而德育。就小学阶段而言,德育内容以五爱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乐于助人、诚信待人等;树立基本的是非观、荣辱观、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德育的途径亦各种各样,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班会课、晨会课、少先队教育活动课,主题中队会,甚至包括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渗透性教育。

因此,德育内部诸要素是一个相互协调、统一的集合体,它不仅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训练要求,而且和其他各育互相渗透,互相协调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有赖于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和谐的教与学氛围。

(二)和谐教学,课堂为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心灵得以净化的主场所。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要破除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培养少数“精英”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面向全体“大众”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了主战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而不能有所偏颇;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努力创新,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生机活力之所在;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及独特感受,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落实知识和能力等三维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注重于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触,让课堂充满温馨而赋予诗意。

(三)和谐课堂,评价为杠杆

新课改倡导的自评、互评、师评及合作评价等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等其他多种评价并存的新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评价应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情感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和谐的课堂教学要求构建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多样化。利用“赏识”、“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创造性”的发挥评价的功能,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气氛更浓郁,更温馨,也更添活力。当然,评价之目的在于激励,并非无原则,无节制,在课堂教学中应起到杠杆的调节作用,帮助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实现和谐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爱心注入和谐课堂新活力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传递人类文明和传播思想的专业人员。并冠以人类灵魂之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之美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喻以园丁,红烛之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已是教师行为基本准则,而“爱”则是教师的灵魂。因为有爱,才可以坚守清贫,无怨无悔;因为有爱,学生们一颗颗幼小心灵得到细心呵护,健康成长;因为有爱,课堂才显得更加和谐,生机无限。

(一)和谐课堂,教师的爱无处不在

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渊博的常识感染学生,崇高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无价的,可与父母之爱相媲美,爱也因此无处不在,一些不经意的举措:摸摸学生的头,一句赞扬,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爱的阳光播洒,给学生的是无穷力量,甚至可能创造一个人才。

1、爱,体现公平

课堂上教师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机会均等,人人参与。避免“优秀生倍受优待,学困生饱受关怀,中等生无人问津”的现象重现课堂。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存在的客观潜能,呵护学生的幼小心灵不受伤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爱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方精灵同学是我们班的一名学困生。在课堂上总是沉默不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便让她朗读课文。她的朗读能力不佳,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教室里一片唏嘘声,我示意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听,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等读完以后,我没有采取以往的评论方式,而是专门找其优点。大家陆续发言:“方精灵同学很勇敢。”,“读得很认真。”,“敢发言。”,“有进步。”……慢慢的,方精灵同学缓缓抬起头来,发言也比以往积极了许多。

无独有偶,肖丹同学亦是如此。堂上我寻找机会让其表现,现在已成为一个开朗的小女孩,成绩进步很大,已步入优秀生行列。

可见,对学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守候,便多一份回报。学困生,我们不刻意追求一定优秀,进步了,就是最棒的。相信学生,其实每一位学生都不简单,教师的爱心所至,便是花儿朵朵。

2、爱,在师生心尖流淌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嘲弄、讽刺、指责学生;也不能因此而放弃教育管理责任,任由学生在错误中越走越远。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是课堂组织者、参与者,在坚守教育责任的同时必须放下师道尊严,蹲下身去和学生交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理应成为课堂的主体,敢于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和谐的课堂需要人文关怀,更需教师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指导课上,小组讨论时,我发现何金沉默不语,不与同学交流,表情忧伤。我知道何金的母亲早已去世,于是适当引导,作文题更换为《     ,我想对你说》。事后,何金在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中,写得很真切,很感人,作文在全班朗读时,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学生要顺其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到做人的尊严。教师用热爱、尊重、信任、期待和鼓励暗示学生,令其自信、自律、自省、积极进取。

叶贝是我们班头脑最灵活的一位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考问题有深度,有见地,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可是叶贝偶有作业拖拉的坏习惯。一次,组长反应叶贝同学作业未完成,我询问时,叶贝称是作业写完了,忘在家里,并保证下午一定带来,给组长检查。我没有做出评判,按他所说的,下午把作业带来给组长检查。下午叶贝果然把作业带来了。(事后,学生反映叶贝中午在家里补做的),从此以后,叶贝同学作业也都按时完成了,坏习惯也改了,进步很快。

(二)和谐课堂,学生的爱必不可少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从根本上说关注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他们的心灵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倡导其养成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等,都是建立生活体验、真实的情感经历的基础上。“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我们只想得到一片树叶的收获,而得到的却是整片树林的回报。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细节,寻找其爱的契入点,敏锐地捕捉到影响他们情感,精神成长的线索,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将一些消极的、不良的行为转化为积极的、健康的习惯,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构建和谐生命课堂。

1、爱心孕育和谐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今天的孩子即明天祖国的建设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已刻不容缓!我们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爱惜自己的学具、玩具,爱护学校等公共财产,保护动物、植物等。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身经历印象深。”生活中的琐事却有潜移默化,以小见大,筑就学生爱心之功效。

一次课堂上,我正讲授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百般呵护时(《燕子专列》),突然听见小狗的叫声,接着一只小狗从王康同学的桌底下钻了出来,学生们一阵哄笑,王康满脸通红。我在大家七嘴八舌中了解到这条小狗是王康在路边捡的,顺便带到学校来。眼看课不能继续上下去了,我就因势利导,让王康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说一遍。当王康说小狗很可怜时,我引导学生讨论:王康应该怎么办?一时间,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纷纷发表意见,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爱护动物已成共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事半功倍。

2、爱心构建和谐班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有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有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也有可能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因为有学生之间的爱,班集体显得更亲切,有家一样的温暖;因为有着对班级的爱,班集体的荣辱观更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喜怒哀乐。

叶礼娟是一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活泼好动,成绩优异。一次,我走进课堂,发现叶礼娟满脸泪水,伏在桌子上。学生告诉我,叶礼娟掉了20元钱。20元钱,对一个农村小学生来说可是一个不小数目呀,我让大家帮她找一找,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当我再一次进入课堂时,学生告诉我,叶礼娟的钱不用找了,全班同学都为她捐了一些钱:一角、二角、五角甚至还有一元,有的学生还捐了好几次,把吃冰棒的钱都捐了。我很诧异,旋即很感动,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之间的爱更难能可贵。正像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有些时候,没有老师的号召,他们依然做得很好,因为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爱。

我们班一直被校评为优秀班级,流动红旗也在我们班挂了近一学期,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流动红旗被四年级夺走了。学生们开始怨言叶礼凯同学经常忘带红领巾,捡纸捡不干净,导致班级扣分,丢了红旗。我告诉学生,成绩只能是过去,我们要接受现实,面向未来。学生们各个严格自律(特别叶礼凯同学表现更突出),督促自己,提醒别人,向校广播站踊跃投稿,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大家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期末时,红旗又回到了我们班,看到学生个个灿烂笑容,我又看到了爱的力量。

当然,和谐课堂还有赖管理,如教师对班的管理,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如何运用爱心构建和谐课堂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年,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知、情、意、行”合一今天,我们不能做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小者,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我们别无他途,只有齐心协力,扬长避短,以德育促实践,以实践促探究,以探究促创新,力求把握课程改革与和谐教育的关系和规律,以无限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力推进和谐教学,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