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谈谈对于家教的启示与忧患

【时间:2015-12-13】【阅读:5034次】

谈谈对于家教的启示与忧患

 

中华民族现在正处在伟大复兴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成国民发展的战略国策,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根本因素,这已被世人所接受,多年来,政府每年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如果站在21世纪发展高度来看我们的教育,还是处于滞后状态,尤其是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亟待认识、扭转。

家教是伴随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状况而兴盛起来。每逢节假日和夜幕降临间,千家万户的少年、儿童都在“窜街走巷”赶赴各式各类家教班学习,真正有辅导能力的家长在家能陪公子读书还是为数不多;以正确方式实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少。视其原因——文革十年读书无用论耽搁了一代人的成长,出现了时代脱节,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开始走上致富之路,流入城市里的农民,更渴望子女能多读点书,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白领阶层期望值更高,盼独生子女能出国留洋。孩子的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家长的心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攀比成风,钻优校,拜名师,到处夺秒“争分”。去年新民晚报曾报导一位家长给孩子报了15处家教班去学习,孩子是疲于奔命。据我长期在教育圈内所知,我们这个小城里,课余时间上八门学科,学子大有人在。在这无形的压力下,天真的学子变成了学习机器。但换回来的收获到底有几何,需掂量掂量。

笔者认为:1、家长的期盼变成了孩子的梦想,童趣没有了,童心就谈不上,创造力更难求。如果一代人泯灭了童心,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希望何在!

2、现在的儿童、青少年,他们黎明即起,月西而息,不能说不刻苦,但休息时间少,节假日玩的机会又被家教占去了,他们过着小学累、初中苦、高中拼的生活。十二年寒窗苦攻读,只求金榜题名成耀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常年累月心力憔悴,体能就会下降,将来怎能堪重任,为栋梁。

3这种重智轻德的家教,短期内孩子补缺补差,学习书本成绩可能上升一点,但忽略了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大自然和社会,从长远看,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给孩子心理施加过重压力,影响了孩子人格发展,日趋积聚承受“抗震”能力就会脆弱,一旦遇到风浪侵袭,孩子化解不开,就会走上歧路、绝路。据新闻媒体披露,某市9岁的家长报警说小孩丢失,实为小孩怕考不好会挨父母责骂逃学,虚惊一场。另一则消息是:某名城某区一女中学生考试成绩差,放学寻短见跳河,同行男生见义勇为身亡,出现人间悲剧!

马家爵事件发生,令国人震惊,他的家长也更为悲怆。还是清华大学工作做得好,每年全国各地高考“状元”汇集报到时都召开家长会,告诫学子家长:不要以为进了清华大学都能成为人才精英,不少学生因心理原因都被淘汰掉,要汲取教训。

这种扭曲的家教,学校社会、家长均要猛省。正本清源,找回老祖宗留给我们后辈人的宝贵家教财富。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家教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关系到家运、家族的兴旺。这不是无稽之谈。纵观历史就可鉴。封建朝代皇帝要传位,皇太子的教育善否,将直接关系到国运的短长。殷商享国六百年,周朝享年更长达八百年,天子传位都超过三十世。而秦王朝天子只有二世而亡;两者反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就在于对太子的教育!周人对太子可谓精心打造,从襁褓到成年,每个成长环节都严密设计,调动各种方法着力涵养其德性,使太子“习与智长,中道若胜”,具备治国的优秀资质。秦则相反,师傅赵高教育胡亥,不是斩首、劓人,就是夷人三族,所以秦二世一继位不施仁政,还草菅人命,令徭役、戌卒逾期不到指定地点就斩首,陈胜、吴广,如其被砍头,不如求生一搏,秦王朝失道误国岂能长久?

君要治国,民要齐家,寻常百姓家对子女教育优先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孟子·离娄上》就有记载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正常、国家机体才会健全,只要每个家庭都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北齐颜之推生逢乱世,他亲眸许多家庭,一夜暴富,一夜暴亡,不胜感慨!用自己亲身阅历,撰写《颜世家训》,开创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后人争相效仿,引领世风几千年。北宋名相司马光,高风亮节,在家训中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如过于溺爱,骄、奢、滛、逸四大邪恶就随之而来,联系到今天对富二代、官二代的家庭教育不是很有指导意义吗!

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主旨,以格言警句的形式,传颂很广,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多好!

民风纯正,文化世家也出现了:福建莆田的林氏,明清两朝533年间,出进士就有644名。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文在安邦武能定国……。现代交口称赞的钱世家族,光彩照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志士能人,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天地亲君师,孔子一席话对家教是有指导意义的。子曰:“弟子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联系到现在家教首先要讲究做人,把学习放在第二位才对。这与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来抓是一脉相承的。建议家长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你那种加压带重负的办法是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要同学校步调一致,切实为消除减负,共同努力。

家长和老师要走出家教误区。不要将“玩”同“学习”来对立看待,那种将“玩”认为是影响学习进步的障碍,是偏激的认识,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在童年玩耍中受益匪浅的。比如,爱迪生玩錶不知玩坏了多少块,他母亲支持他;莱特兄弟童年从用橡皮筋作动力,想到把人送上天空的愿望,结果一生追求,终于发明了飞机……

更不能用“玩物丧志”的词把“玩”打入“冷宫”,这顶帽子扣在孩子们的头上也实在太重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错把杭州当汴州”,要贬南宋主和派还差不多。其实许多游戏、棋类项目都是孩子爱玩的,都能益智健身,比如有的学校将围棋引入课堂,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健身,应提倡。世界冠军常昊5岁,由父母送去学围棋,早些年智商测试138,形象思维、空间概念、大局观都得到长足进步。国际象棋世界第一人卡斯帕洛夫,记忆力惊人,用脑子可记下1800多人的通讯地址和450人的电话号码,这是从寓教乐中获得了非凡效果。

严父慈母是中国传统题法,现流行时髦话语,将父称“虎爸”,将母比作“猫妈”,又搬出古人云:“慈母败子”,有的褒奖教育孩子威严的母亲称为“虎妈”等等,我们不能给这些新老称谓弄糊涂了,慈母爱孩子并没有错,若一味溺爱,爱而不教,甚至唆使,纵容子女作恶,这就铸成大错特错了,要说慈母败子《红楼梦》中的薛蟠,可算个“人物”,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这与他寡母王氏娇惯,溺爱放纵有关,最后成了败家子。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不过溺爱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在每所幼儿园门前都可能发现。“虎妈”接子女放学,孩子的向母哭泣告状,“××同学打我”,“虎妈”不问青红皂白就责骂:“你哪不能打他呀,孬货!”这种教育方式不就是溺爱在孩子心中的萌芽,试问:文明之花,何时能在孩子身上开放。

但孟母三迁为改善教子环境,是家教典范,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铭记在胸,为收复旧山河挺枪跃马,成千古美谈。家庭教育,尤其80后的父母,不能俩人都来争做“虎妈”、“狼爸”,那岂不是拿孩子在拼命吗?多陪孩子玩玩,多交流,是百利无一害的。

依我之见,凡家教好,孩子能成才的家庭,都离不开这八个字“严中有爱,父母表率”。家长是孩子启蒙教师又是终身呵护孩子常任楷模,天底下任何“长”都要退休,唯独家长退不掉,家长责任重大啊!

家教要跨越时空看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站得高,看得远,非常关注、关心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这次赴英国事访间,百忙之中看了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这是一部英式教育与中式教育的对照纪录片,在访英致词中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此片,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驰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这一番话多大度,对我国未来的家教指明了方向。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梦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一定能实现。

迎江区教育报告团副团长、区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方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