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因势而谋 因势而动 因势而进 迎江区关工委第三次荣获省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

【时间:2016-01-28】【阅读:5318次】

因势而谋   因势而动  因势而进

迎江区关工委第三次荣获省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

     ——2015年迎江区关工委工作综述

  迎江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2015全区关工委各项工作呈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良好态势,第三次荣获省关工委先进集体;在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中,被中国关工委、中央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授予“优秀组织奖”;绿地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陈坤,先后被省关工委、省少共委、省教育局等七家授予“江淮孝老敬老好少年”称号,被推荐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人民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江启陵被授予全国关工先进个人称号。

一、因势而谋,认识上更加到位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去年47日,迎江区召开关工委办公会议。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传达市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认真听取了中央领导有关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批示、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殷成贤的市关工委工作报告、市关工委主任张世云和市委副市记陈冰冰的重要讲话,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面向”,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迎江区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519日下午,迎江区关工委召开关工主任务实会。 区商务局、建设街道、长风乡等14个单位介绍了自430日全区关工工作会以来,各单位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有关关工作的重要指示、市委副书记陈冰冰的重要讲话。“8月25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的喜讯传来,迎江区各级关工委同志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他们充分利用学习日、“五老”活动日、办公例会、务实会、推进会、现场会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顾秀莲主任工作报告,纷纷认为:这次纪念表彰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总书记在百忙中作出这样全面深刻的重要指示,中央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是最大的亮点,这在关工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10月30日,区关工委举办第四期关工干部培训班,这是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月25日重要指示的一大举措,这也是迎江区关工委成立2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培训班。区委组织副部长、区老干部局局长丁鹏受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陈海维委托, 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安庆市发电”。区关工委执行主任王德义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重要讲话,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钱世杰传达了国家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重要讲话,区关工委向区委作了专题汇报。岁末年初,区关工委结合区情,结合实际,认真谋划2016年工作计划:区关工委要求各级关工委要层层抓好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以此为统领,指导和推动全区关工委工作在时代的舞台上不断创新发展。区教育报告团68名成员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纷纷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国关工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努力营造“关心关工工作,热爱关工作,支持关工工作”的良好氛围。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1226日,迎江区关工委青少年教育论坛论文集(一)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次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也是全市关工系统的首创,受到市关工委领导的高度关注。这里凝聚了20名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有关工委的老领导,有教育工作战线上的省劳模,有基层工作的市劳模,有政法战线的法官和检察官,有三尺讲台的教师,还有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努力创造了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 

     二、因势而动,行动上更加自觉

 “坐而论道,更起而行之”。区关工委积极主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陈海维多次听取区关工委工作汇报,到驻地看望老同志,现场办公,商讨活动方案、协调解决办公用房、组织“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启动仪式、参加区法院关工委与华中街道关工委“结对子”等活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老干部局长丁鹏协调并参加区关工重大活动。今年区划重新调整、基层换届选举,3乡、6街道、社区及时调整关工组织。组建才三个月的滨江办事处成立了街道关工委,由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2次听取关工工作汇报,参与筹划、研究关工工作。该街道已拥有关工组织4、青少年活动中心2、图书馆1。区教育局制定“全面实施,切实落实,打造亮点”工作目标,坚持做到“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专题调研,纳入相关考核检查”。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我来画”学生绘画、“我来写”学生征文、“我来讲”学生演讲。双莲寺小学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明信片大赛,班主任、美术老师积极引导同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身边与24字内容有关的人和事,以明信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区关工委充分利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以六大节庆日 (“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春节)等有利契机,不断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市老干部局、市关工委、市老年书画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老年书画展”历时7,831日在“赵朴初故居”圆满结束。250名老年书画家、老年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浓墨重彩,用无声的语言,诠释“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成为广大市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这次书画展共展出书法 65件、国画山水76件、花鸟85件精品。展览馆内书画作品琳琅满目,吸引10000多市民驻足欣赏。市政协副主席戴德民,市老领导康兆郁、潘忠尧、周公顺、孙浩群,市关工委主任张世云、常务副主任殷成贤、蔡文中、刘斌、倪寿松、陶应来,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市老干部局局长汪晓卫,迎江区159名学生也参加了书画展开展仪式。为铭记历史,区关工委、华中街道关工委、华中社区关协精心谋划,精心组织26人的“红领巾艺术小分队”,聘请3名音乐教员、2名手风琴伴奏,安排教学计划,抄写18首抗战歌曲,在12个小区,巡回教授居民演唱,营造了“抗战歌曲我爱唱,抗战歌曲大家唱”的良好氛围。光荣社区成立全市第一个“五老”阅览室,成为全市关工系统的一个首创,也给华中街道4个社区1000多“五老”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蔡文中、陶应来、叶文祥向“五老”人员颁发了“借书证”。全国关工委先进集体、健康路小学举办“英雄不朽”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殷成贤、副主任李银德、副秘书长何平,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常务副主任钱世杰,市国税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仿,新四军研究会、抗日老战士曹今等参加了第一课。大队辅导员金静和2名学生讲述了中国抗战的英雄历史。叶文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要求学生“铭记历史,不忘英雄,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国爱民,成为栋梁,报效祖国。学生们表演了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诗朗诵“歌唱祖国”等。曹今表演了口琴独奏“游击队之歌”、“啊朋友再见”,给700多学生上了新学期爱国主义第一课。双莲寺小学举办“抗战歌曲大家唱”。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曹取才,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石星记、办公室主任胡显忠,区教育局区关工委主任陈俊传、局党委副书记踞翠兰,学校共建单位,500多名家长出席了演唱会。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老兵”指挥、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曹取才和区关工委老同志参加了一年级“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大合唱。全校1106名师生轮流登台,引吭高歌“只怕不抵抗”、“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抗战歌曲,忘不了中国抗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抗争,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区关工委、华中街道关工委、光荣社区关协联合举办“牢记历史、爱我中华老少笔会”。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老年书画协会会长陶应来,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虞嵇玉,副会长王长祐,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教育报告团团长江辅洲,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钱世杰,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胡显忠,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华中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传为等28名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100多人参加了笔会。其中年龄最大的年龄84岁,最小的9岁。8名老年书法家、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纷纷登台亮相,挥毫泼墨,描绘“谱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新篇,奏响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强音,”书写“十二个词、二十四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民族之魂,创作了一首首民族的生命之歌、信念之作,成为对广大居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区教育报告团积极为“寻梦、追梦、筑梦、圆梦”推波助澜,好戏连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区三级报告团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推广普及核心价值观,先后作教育报告1000多场次,受教育达40000多人次,深受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新理念呼唤新作为”。124日下午,区法院关工委与华中街道关工委“结对子”,成为全市关工系统的新鲜事。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陶应来,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办工室主任胡显忠、区教育报告团副团长童建方,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陈海维,区法院院长、关工委主任马健,副院长钱丹昕、张烈、程序,政治处主任杨菲,法院关工委执行副主任曹一江,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宏伟,华中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传为等出席了签字议式。陶应来指出,法院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华中街道关工工作组织好,内容好,有活力,迎江区关工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迎江区法治教育在全市很有影响力;关工委宣传连续不断,受到市关工委领导的好评,这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法院与街道“结对子”形式很好,在全市尚属首创,有内容、有目标、有责任,希望成为关工委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12月25日下午,区关工委与市林业局关工委开展“互访、互动、互学”活动。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陶应来,市林业局关工委主任梁兴盛、副主任朱诗白、秘书长吴明东、副秘书长章翔,迎江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执行主任王德义,常务副主任石星记、江辅洲、钱世杰,华中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传为等参加了“三互”活动。陶应来指出,开展“互访、互动、互学”对于提高认识,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关工委工作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他希望迎江区关工委与市林业局关工委“互访、互动、互学”,努力开创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三、因势而进,工作上更加有为

     “用新状态开拓新理念,以新理念发展新境界。”624日,市暨迎江区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迎江区华中路第二小学举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章松,市关工委主任张世云,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斌、周普福,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关工委办工室主任冯箭,迎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斌,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杨旭东,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陈海维,副区长斯媛,区关工委主任叶文祥,以及市司法局、市教体局、市综治办、团市委和开发区、宜秀区、大观区关工委,迎江区综治办、司法局、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各乡、街道办事处、中小学代表等1400多人参加仪式。 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市、区领导向华二小赠送了300多本普法教育读本;与会领导和同学们一起在宣传横幅上签名,同学们还将自己的承诺卡、手抄报高高悬挂,为“法治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区教育局关工委和各学校相应制定出活动方案,举办模拟法庭,现身说法,论坛、演讲、征文及法律知识竞赛等,投资近30万元,成立全市首家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占地面积360平方米,设团体活动室、心理测量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催眠治疗室、智能宣泄室以及办公接待室,该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围绕宣传、服务、培训、协调、评估等五个方面。全区公检法司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大文章”。区检察院选调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检察官承办涉少案件,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穿于办案全过程。区法院与二中、三中、十一中、长风中学结对,签订法律服务协议,联合举办未成年人法律学校,定期开展普法教育,建立起一套预防青少年犯罪预警和报警工作制度。全区争创“零犯罪”学校和“零犯罪社区(村)”活动如火如荼,长风乡已经取得连续15年青少年“零犯罪”的好成绩。区关工委积极依托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五个一”节日关爱活动,长期惠及415名留守儿童。一是开展一次主题活动。针对春节、元宵、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不同特点,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主题关爱活动。二是赠送一份节日礼物。为孩子们买来元宵、粽子、绿豆糕、月饼、饺子等应节食品,让孩子们在品尝美食中感受学校关爱,接受老师相机进行的传统节日习俗教育,不断提升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寄发一封相思家书。每逢过节,各校均为留守儿童买来信纸、信封、邮票,在进行正确写信方式指导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书信这一传统通讯方式给远方的父母送去问候,表达思念,信件均由学校统一寄发。 四是举办一次节日座谈。各校组织“老师妈妈”或党员教师和留守儿童们结成帮扶对子,在各个节日前夕和孩子们吃食品、聊家常,谈生活,话节日,在活跃的交流气氛中淡化相思之愁。五是拨打一次亲情电话。各校开通了“亲情热线”,让每一名留守孩子通过电话向父母“道一声祝福,报一声平安”,汇报近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向父母表达思念之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区关工委与市志明公益服务中心在澳门募款帮扶病残小学生筹募资金9.8万元,各乡、街道基层关工委也千方百计地多渠道筹募资金,为辖区困难青少年和孤、残、病青少年提供帮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共筹款60余万元,受益青少年240余人、孤残儿童10余人。 区关工委以“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创一流思路,争一流业绩,夺一流名次”目标,努力打造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关工委“大外宣”新格局,2015年度外宣工作大放异彩,先后在“中国火炬”发表稿件1篇,在“中国老年报”发表稿件5篇,在中国关工委下属的中国爱国教育网发表稿件240篇,在省关工委网发表稿件34篇、省关工通讯发表稿件1篇,在安庆电视台发表稿件9篇、安庆晚报发表稿件13篇,在市关工通讯发表稿件33 ,市关工委网发表2449 篇、小学生优秀作品133篇,为全区关工委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区关工委25年来的最高记录,展显示了区关工委外宣工作“长流水、不间断、有高潮、有重点、亮点多、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受到市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童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