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坚持着力五推动 培养一代新农民

【时间:2014-06-17】【阅读:2808次】

 

坚持着力“五推动” 培育一代新农民

——太湖县关工委开展科教兴农“五推动”活动简述

一、“五推动”的由来

200112月,中关工委在武汉会议上强调:“要把我们几年来广泛开展的‘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进一步深化。”为落实中关工委的这一要求,县关工委于20044月在天华镇姜河村召开了全县部分村支书参加的推广姜河关工经验的现场会。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农、富民强县”战略和实施农业“流通、品牌、产业化”三大工程,已故县关工委主任刘仕民同志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在广大青年农民中积极开展推动教育、培育、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改革,争做农村创新的‘五种带头人’”(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营销、农业实用技术传播、农民外出回乡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五种带头人”)的活动,并将此纳入创建“关工示范村”的内容,简称为“三无、两有、四做到、五推动”。为了与县委、县政府的农村政策相一致,2014年县关工委将原来的“五种带头人”修改为“科学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家庭农场带头人”。

二、开展“五推动”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是建立完善全县科教兴农工作网络。为加强对推进“五推动”的引导,10多年来,县科教兴农工委经过了4次调整充实,成员分别由最初的13人增至15人,现由县农委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会任主任;农业科技讲师团也由原来的16人增至现在的21人,由县农、林、牧、渔、水利等部门专家组成。2009年各乡镇按统一要求均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成员总计达134人;乡镇的综合报告团中农业科技骨干由50余人增至70余人。这样就形成了全县科教兴农工作网络。二是坚持抓农业科技培训,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10多年来,县科教兴农讲师团每年初都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分10个专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500多场次,参训青年农民3.6万人次,印发农业实用技术资料30余万份。乡镇的综合报告团也开展3100余场各类科技培训,培训农民达7万余人次。如江塘乡每年开办各类培训班均达20期以上,参训农民平均每年达2000余人次。县关工委还投入3000余元购置农业科技光盘130余盒,发放各乡镇由关工委组织农民收看。三是抓典型引带,发挥榜样的力量。县关工委确定大石乡、江塘乡和城西乡树林村为科教兴农示范点,在培训、指导、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中大石乡青年农民陈怀新的油茶基地已发展到5500多亩,辐射带动本乡及周边农民40多户,新增油茶林达万亩。树林村青年农民朱英肉鸡养殖达年产30万羽,带动周边40余农户肉鸡养殖年产量达28万羽。为了推介先进,县关工委还注重扩大宣传。10多年中在《中国火炬》和省、市关工通讯、《太湖周刊》等内刊和报纸上,刊登各类“五种带头人”事迹和经验的报道特写20多篇。四是纳入“双创建”评估项目。无论乡镇或村,创建评估时都将“五推动”作为重要内容。

三“五推动”活动的成效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县科教兴农工作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村青年中共涌现“五种带头人”达12570余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如百里镇油茶大户占长生,寺前镇畜产品经纪人陈秋生,弥陀镇创业能手王德义,江塘乡来兴湖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李春霞等不胜枚举。太湖经济开发区入驻的80多家企业中就有10多家是回乡农民创办的,不仅吸纳了3000余人就业,年缴利税1000多万元。北中镇茶、桑园已发展到3万余亩,几乎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桑园,全镇办名优茶厂达15个,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年增收在200元以上。

                      太湖关工委    方族文 20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