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工作交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品学是成才的基石 迎江区关工委教育报告团 甘松云

【时间:2016-04-06】【阅读:2280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品学是成才的基石

迎江区关工委教育报告团   甘松云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同学A说,我对学《语文》感兴趣,对学《数学》却兴味索然;同学B说,我对学《生物》情有独钟;同学C说,我对学《物理》、《化学》几乎着迷;同学D说,我酷爱美术和体育……从这些同学言语中,不难看出,他们有偏科思想,学习范畴受到局限性,不宜掌握各科全面知识,必须要着手纠正。

其实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成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全面形成能力的动力要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德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充分说明,学习成绩的优差,除智力因素之外,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选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和激发教育对象,对各科内容的学习都感兴趣呢?笔者本着“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思想,借此机会与师生共同探讨剖析兴趣的产生根源和如何培养学生自身学会开发兴趣的意见。

1、兴趣起源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中

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人们的生活历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的发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由于受好奇心和求知欲所驱使,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后来,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情感不断增强,对之产生了兴趣。最后发展到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联系起来的志趣。

譬如:一位教师教《蝙蝠的雷达》一课,蝙蝠和雷达属已知现象,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事物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为什么把它们用“和”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本能地产生了深究这个“为什么”的兴趣。

2、兴趣产生于对某人或某种事物的了解、接触中。

《心理学》阐述:人们的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似乎对什么都发生兴趣,兴致勃勃地去关注,探求各种新鲜事物,这是属具有广泛兴趣的人;有些人的兴趣则比较单调,整天蜷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是属兴趣狭窄的人。前者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个性,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成真打了坚实的基础;后者会影响自己个性的多方面发展,甚至影响自己未来的就业渠道的选择。

举例一:明末清初时期的顾炎武,在爱国的思想驱使下,他的治学态度有一个显著特点,对书中各种知识都感兴趣,并注重求实。凡是他接触的书籍资料,都要穷源探本,细心研讨。因此后来他的学问博广,经学、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财政、水利、文字、金石、音韵等都有研究,成为明清学者、思想家。

举例二:一位教师教物体的性质时,他出示酒瓶、油瓶、桔子水瓶摆在实验台上。瞬时,有一位同学举手发问:“老师你看,这三个瓶装的实物为什么都不装满;道理何在?”这一问,课堂上引起一场骚动,就这样同学们就围绕“不装满”的现象而产生了求知欲的兴趣。

举例三:北京有名警察叫刘文立,高中毕业,原本英语会话能力就差,而他偏偏被分配值勤在与各国客人打交道的场所。由于语言不通,经常处于尴尬中,为了自己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驱使自己对外语感兴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自学,后来掌握了丹麦、芬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法国、德语、日语等24种外国语言。

3、兴趣产生于认知的对立点

根据兴趣的目的性可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如看电影、电视、小说、逛公园、上网聊天等,由于其内容引人入胜而对它发生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则是对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活动结果感兴趣。如有些学生,对学习语文本身并不感到兴趣,而是对学好语文有助于学好其它科目这一点感兴趣,因而努力学习语文知识。

认知的对立点举例:如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内容。而水的三态度化过程,其中水结冰后会把器皿冻炸。有的同学就提出异议,为什么一般物体具有冷缩的性质,而冰的体积却不冷缩而冷涨呢?植物生长需要依靠光合作用,再举一些不需要阳光与叶绿素发生光合作用的植物。如菟丝子等,菟丝子的叶子退化,靠茎上有吸取别的植物体养料的器官,因此不需要光合作用都能成长

由于反例的出现,学者容易产生认知失调,同时也唤起学者为继续探讨新的知识而感到兴趣。如果学者经常喜欢在认知的对立点上找答案,那么学习兴趣始终都处于激发的状态。

4、兴趣产生于人生梦想的实践中

做为一个有革命梦想的学生,就要懂得少年要立志,要立革命的大志,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要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特别是明确的是: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从西游记到凡尔纳科幻小说,飞船、潜艇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比如南宋军事家岳飞,从小立下长大要保家卫国的之志,为实现报国思想,从小就喜欢读书练武,他挤出时间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又在劳动之余舞棒弄枪,挽弓射箭。由于长期劳动,身体特别结实,力气超人,后来在战场上立过很多的战功,成为南宋军事家。

我们不管自己梦想将来干什么,而现在要对各科教学内容都感兴趣,千万不要偏科。因为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学科本身有着纵向联系,而各科的知识范畴又有着横向联系。作为学生必须要使兴趣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要把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人生理想的土壤中。

二、品学是成才的基石

所谓品学,品学就是品行和学问。

有人说,学习不好是半成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大家一致认为成绩可以改变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品德是光明前途的保证的理路。就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中是一路酸甜、一路平坦、一路坎坷、一路山水、一路赞歌。

习总书记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议,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请同学们把习总书记的话,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好的思考。习总书记为什么要向青少年讲自己到农村插队情况,其目的是要求广大青少年要抓住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要勤奋学习和积累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好自己的过得硬的本领,准备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是各种各样的。各种经历,各种性格,各种优势,各种劣势。教育就是尽量地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完善的发展为目的。

1、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素质教育?

首先让我们弄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二者是对立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现实性命题。第二,二者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互相转化。第三,二者部分对立,部分不对立。“应试教育也在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制度”。所以,目前还存在中考、高考升学制度。

素质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三层次:一是生理素质教育与潜能开发。生理素质是人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长的基质和载体。二是心理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包括培养认知、情意、技能等方面的品质。三是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

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创造为宗旨,以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中介,最终又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为本位”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所以我们青少年必须要全面地、诚恳地、系统地去接受素质教育。

2、怎样清除学习途中的“路障”?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孔子的学生:子贡会做买卖;子路会勇武打仗。也就是说,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倾向,他们哪方面的基础好,就让他在哪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教育根本的一条,而这一条很难做到。

所谓学习途中的“路障”,也就是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形形色色,大体上不外乎在生活、思想、品德、学习等方面。

当前学生中在生活方面表现:

存在困难最多还是留守儿童。如我区白泽湖乡彭文文同学,父亲打工受重伤,母亲常年病,他自己又得了胃病。在这样家庭经济拮据和精神压力下,2007年仍然考上了一本《安徽大学》。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为了全神贯注地搞科学实验,没顾上着装自己,别人指责他衣着不捡点,他讽趣地答道:“我衣着再不入时,我还是爱因斯坦”。由此推论,我们为了学习,又何必羡慕某种虚荣昵?又何尝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思想方面的顾虑表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例要多些。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将来升学和就业渠道少。这也是过早的沾上焦虑症,其实,脚下路有无数条通往光明大道,成功的路也是司空见惯。通过努力学习,能考上高中、本科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深造。而中考、高考落榜生可报考中职、职高学校,同样可圆求学梦。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颁布;上海高级技工年薪高达16万元的新闻己见登2007年7月12日《新安晚报》。               道德品质方面: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少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做为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作风。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包括政治免疫能力,能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及封建主义思想道德的腐蚀侵袭,抵制不法分子的引诱;包括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不违法乱纪,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而不一意孤行。

学习方面:学习方面的障碍很多,如接受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等,要想达到与学习有关的能力都俱备。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对已学的内容,加强复习巩固,新课提前预习。其次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除学好教科书的内容,还要多看课外健康的书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多读、多练,做到持之以恒,决不要有一劳永逸、打一天鱼晒三天网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学习。

现代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在职校就读一年半后,便因无力交学费而中途辍学。经过五年自修的华罗庚,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惊动了中国数学界。后保送至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深造,发表论文十多篇。回国后,他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五年自修当中,他是在没有系统的课本,也没有旁人的指导的环境下自学成才。如果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成语来点赞他,恐怕也是确切无疑的。而我们却在有学校、有教科书、有教学设备、有老师等优越的条件,难道还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吗?

3、优差生的差距是一成不变还是朝秦暮楚?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除智力因素之外,主要决定于兴趣不恒定、学习不得法,导致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95%的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导致学习过程异常艰苦,学生对学习内容甚至产生畏惧。85%的学生学习速度慢,理解记忆力差,总感觉跟不上,学习信心急剧下降。学得慢,记不住成了学生的普遍存在的难题。80%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大量知识填鸭式的灌输,过于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兴趣从何而来?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记得某区几所学校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参加期末统考,通过几学期的较量,最后一次成绩揭晓显示:原本名落孙山的班级,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找到了教学方法,出奇制胜地得了第一名;而原先名列前茅的班级,却落个倒数第一,而且平均分还相差很远。

仅上述一例可导出一个正确看法:学生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如果你的学习成绩达不上班平均或是校同年级的平均,那你就应该从本身找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如果全班学习成绩搞不上去,那么就必须从您的课前准备、课后检验、课堂教法去梳理失利的根源。

教学专家认为:我们眼中的“笨孩子”,只是学习不得法,一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肯定能考出好成绩。其实我们也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有学习潜能。

同学们,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会自我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必须坚持品学兼优,以德为先的理念;必须树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在祖国这个大家庭熔炉中熔炼出真本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