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贴心话儿 > 关工工作调查与思考
青春年少时 立志宜趁早
【时间:2018-02-24】【阅读:3848次】
青春年少时 立志宜趁早
江辅洲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它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拥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但是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青春则更为短暂,如果在青春年少时没有立下明确的志向,等到三十、四十再去立志,就会浪费人生很多时间,以致很难在以后的 人生中取得成功,甚至有些人会一直在浑浑噩噩、寻寻觅觅中度过,浪掷了人生富贵光阴。
俗话说,“有志之人立大志,无知之人常立志”, “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向决定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一个12岁——14岁的孩子应该大致知道他们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假使一个孩子到了这年龄还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那我真的要为他感到悲哀……”。
我曾问过一些青少年:“你们长大想干什么?”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说开小店,有的说父母有钱就行,还有一个同学自鸣得意地说,他现在不读书都可以,因为爸爸妈妈已为他做好楼房,到时靠租金吃饭……听到这些回答,真让人感到悲哀、令人担忧!这些孩子的明天会好吗?中国明天的接力棒传给谁?成功者,大都早立志。名垂青史的岳飞、文天祥,他们从小就气魄宏大,忠心报国,后来为民族立下汗马功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志气不凡,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陈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气魄、这种胆略、这种抱负正是当今青少年所缺少的。没有抱负,没有理想,好比没有航标的船,鼓不起风帆,随波逐流,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胸无大志的青少年不可能去面对困难,也不可能为获取知识去拼搏、奋斗。不搏不斗,又怎能成为大器?不学不钻又有何作为?
也许心理学家阿德勒活在今日之中国,他会为一半以上的中国大学生感到悲哀一一北京市教科院一项面向全国的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42.1%的人表示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的话,65.5%的人表示将另选专业。”中国孩子考大学的年龄大概为17—19岁,他们到了这个年纪却依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或者被父母、老师强制改变了志向。上述调查还显示,很多人“到30多岁还没有明确职业定位”。而即便是不情愿地接受了4至5年的本科学习,也还有近三成的人,不会从事他们所学的专业,据另一调查机构的调查,中国本科毕业生中有29%的人专业不对口。也许有人会说,一波三折的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可能更能让一些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他们的视野可能会更广。或许有这样成功的例子,但我要说,更多的孩子会因此失去登顶他们职业高峰的机会,更多的例子显示,很多高精尖的人才,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确立了人生的方向,并且坚持了一生,并未改变。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发明人。没有受完基础教育,却自学了几何和天文学,17岁在钟表店做学徒时就能手工制做精密的罗盘和经纬仪,表现出对机械的浓厚兴趣和志向。发明家爱迪生15岁学习电报业务,他发现了电的神奇,越琢磨越有趣,从此便走上了他一发而不可收的发明之路。爱因斯坦12岁对欧几里得几何产生兴趣,13岁对代数产生兴趣,然后便是物理学和哲学。16岁时,他在一篇几乎句句都有语法错误的法语作文《我对未来的打算》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计划,他希望能在苏黎士工业大学花4年时间攻读数学和理论物理学,他觉得这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居里夫人在物理、化学上的志向始于她较晚才开始的大学时代(居里夫人24岁才上大学),甚至始于婚后夫妇俩的共同研究阶段。事实上,她对科学的兴趣却是始于少女时代的,父亲曾经对物理学有所研究,她从小就是在父亲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长大的,有证据表明,在15岁时,她便有了从事科学的志向,只是迫于家庭生计,才从事了多年的家庭教师的工作。
纵观诺贝尔奖获奖者的队列,多数人都是在青少年阶段立志,并且坚持一生的,中途改行的很少。之所以会这样,我们可以援引马克思那句著名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行的,只有那些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科学的顶点!”人生很短而学海无涯且艰险,只有少年立志并终生努力的人,才更有可能取得一点点成就。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从小学时起就爱好考古、书画、刀剑、围棋及中国古典哲学,18岁时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终生努力的方向,一直未变,并于24岁时获诺贝尔奖。查尔斯·哈德·汤断,美国物理学家。自幼天赋极高,15岁上大学,同时学习物理学和语言学,并以优异成绩取得了这两科的学位,19岁时通过一番抉择,选择了物理学,并一直钻研下去,成为终生事业,并于49岁获诺贝尔奖。
朱棣文,华裔物理学家,美国能源部长。18岁上大学时选择了物理学,父亲不赞成他选择,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应该去学建筑,而物理学高深不易出成果,但朱棣文知道自己的兴趣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于49岁获诺贝尔奖。
细数过以上种种成功范例,也许有人会说,青少年早立志,那是天才们的事,对一般人来讲,随遇而安,人生的规划跟着变化走,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哲学。但即便如此,又有谁能预知变化、跟得上变化?想要面对任何变化都面无惧色且不乱阵脚,只有早早立志,早做充分准备,练就本领,才能及早发挥所长,过上平稳殷实的日子。所以,无论对杰出人才还是普通人来讲,少年立志都是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越是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青少年,他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他防范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当今社会,人们己逐渐忽略了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更不要说鼓励他们趁早立志了。多元的社会意识和众多的专业、职业选择,也让如今的孩子们无法分辨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和最适合自己的。但是我们仍然有责任让孩子们懂得,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尽早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和荣耀,越早立志才能越快克服困难,到达成功彼岸。
如何让青少年尽早树立理想和抱负,仅仅靠说教是不能完成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思考,让古今中外的青年才俊为他们树立榜样。还要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让他们在劳动中懂得“创造”的价值,在公益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在各项竞赛活动中领略“参与者”的成功和失败,从而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充分在社会活动中感知人生的美好和竞争的残酷,从而更加发奋图强、扬鞭策马!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会让理想的风帆在孩子们心中油然升起。
(作者江辅洲系迎江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教育报告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