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活动荟萃 > 活动荟萃

余传高:不朽的老人

【时间:2014-09-23】【阅读:2893次】

                                                                                                       余传高:不朽的老人

 

     余传高生于192910月,9岁时开始帮人放牛、学篾匠;509月参军入伍,在部队11年中荣立三等功两次;607月入党;6110月复员后一直在公社(乡)、区任武装部长;8212月光荣退休。退休后的余传高,始终保持着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的精神和品格,身体力行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八十年代,余传高同志退休不退志,他利用五年时间采用大田育苗、容器育苗的形式共培育马尾松、国外松苗近40万株,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虽然退休了,余老还和老伴从事农业生产,每年收稻谷2000多斤,黄豆、油菜籽各100多斤。有人问余老:您有退休工资,孩子都有工作,还这么辛苦为什么?余老笑着说:“ 我晚年的确很幸福,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永远不丢;我多挣一点收入,又可以多帮助一个困难的人。” 

     在余传高同志身上,我们看到助人为乐的品质在熠熠生辉。   对自己,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而当别人有困难时,他总是解囊相助:方屋组江中楼的孩子考上大学筹不足学费,余老资助500元;向向阳居委会一位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极其贫困的高中毕业为上大学交学费发愁的学生捐款600元;老屋组张毛和的儿子因车祸急需医药费,余老慷慨解决2000元;向本村一位肾脏病患者和累次做手术的妇女各捐款1000元;20137月上旬,余老得知白洋村村民周光达患胃癌,急需医药费,他老人家冒着高温热浪,提着礼品,穿过一片河沙滩送去1000元,周光达感动地哭了;20138月中旬,余老本村村民张文学因脑瘤做第二次手术,余老捐款1000……“退休后为困难家庭、贫困学生捐款有五、六万元吧。我没记账,记不清。呵呵,每做一件好事,每帮助一个困难的人,我都感到快乐!余老这么说。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余传高同志一次性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余传高老人家向灾区捐款500元,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86年夏天的一天下午,弥镇村朱弯组朱龙林(时年18岁)过大河到余老家附近放牛。突遇大雨,山洪爆发。朱龙林想抢过大河回家,被洪水冲倒。当时余老在大河附近的小山上听到河中救命的呼喊声。他不顾自己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口气朝大河奔去。边跑边呼喊着另一位年轻人同去抢救。经过余老和年轻人的共同努力,在洪水中漂流了100余米差点被洪水吞噬的朱龙林终于得救。 

  余传高同志一贯热心公益事业。06年中稻栽插期间,天公不作美,眼看着涉及几个村近百亩圩田逐渐龟裂,稻秧最佳栽插期一天天过去,余老心急如焚。他等不急了,主动与村干联系共同发动群众从大河中筑堤引水。为争取时间、提高效率,余老请来挖土机施工,并拿出1000元资金用于开支机械设备费用和技术人员工资。经过近一天时间的努力,河水哗哗地流入圩中。这河水像甘霖滋润着百亩农田主人的心田。邻村村干代表村民带着礼物来感谢余老。而余老事后将礼物折款送回。 

  近几年,年逾八旬的余传高同志还担当起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就近结对关爱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余洋,经常接送孩子上学,恶劣天气更是关心。几年如一日地去孩子家了解情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秉承着那份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宁静致远的衣钵。

余传高同志 艰苦奋斗、扶贫济困、行走在为民服务,为党争光的大道上。 089月,余传高同志被评为太湖县首届文明市民,受到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表彰;从20002月到20136月,余传高同志10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镇党委表彰。
2014年8月下旬,余传高同志 因病去世,弥陀镇党委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了不起的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      (方英庭)   
(方英庭: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政府主任科员
龄:59
机:18726206139
编:246480
邮箱:fangyt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