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贴心话儿 > 新苗园地

阅读伴随我成长

【时间:2020-06-30】【阅读:1872次】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第二中学716班    揭安

       七岁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爷爷带我去山东孔庙。跟着爷爷走过那个叫“学海”的小池塘,跨过“礼学门”的牌坊,进入大成殿。只见正前面,站着一个合手而立的夫子,他的前面有龛台,龛台上有牌位,牌位上有一行小字,那上头的字是——斯文在兹,万世师表。后来我才明白,这八个字对中华民族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它专门用来描绘我们这个国家源远流长的文明与文化。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我们民族的文化圣地,感受着这块郁郁葱葱的土地背后的庄严苍茫之气,看着饱读诗书的爷爷虔诚地近乎滑稽的模样,文化的种子就以这样直观的图景潜入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一块图腾。

       听爷爷说,他的父亲我的太爷爷曾是桐城乡间的一名儒者,每天晨起先带着爷爷拜孔子画像,然后开始一天的晨读,当爷爷晃着脑袋背诵出“子曰诗云”时,太爷爷的脸上便露出欣慰的笑容。爷爷讲的这一幕一直伴随我的整个童年时期,伴随我的,还有《论语》与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长相很怪异,天生脑袋畸形,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像倒过来的屋顶,也许正是这种头顶可以很好地吸收阳光雨露,然后,孔子把他的智慧再传遍中华大地,滋润了中华民族两千年。

        三岁时,父亲病故,孔子随母亲移居到了鲁国国都曲阜。日子虽然艰难,孔子却苦读不辍,最终精通了“六艺”。十七岁时,母亲病逝,他觉得自己有些本领了,想露露脸。当时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他穿着孝服就跑去了,季氏的家臣向他喝道:“我们请的都是些有地位的人,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一句话狠狠踏碎了孔子的自尊,带着屈辱的泪水,他踉跄着离开。后来我想,三岁失去了父亲,还未成年又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孑然一身飘零在世间的孔子是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羞辱?在经过无数不眠之夜的思索后,孔子开始夜以继日地翻动着那厚厚的用牛皮绑定的竹简,那竹简后是勤政的子产,是祭天的周公,是深邃的老子……慢慢地,孔子的心开始变得宁静。

       孔子后来担任了鲁国的中都宰,一年后因政绩卓著升任大司寇,掌管司法。他读过的书,他经历的羞辱全都化作坚不可摧的信念与动力。在孔子的治理下,才三年工夫,鲁国就实力大增,但在政敌的攻击下,孔子最终黯然退出那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十四年。

       十四年!孔子从55岁走到了69岁,但那个刀光剑影、流血漂橹的时代仍旧不欢迎他的“仁政”学说。带着满身的疲惫,孔子埋首于古代典籍的整理。中国少了一个管仲式的政治家,但世界却从此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化源头。

        在日复一日地阅读中,我走近了孔子,慢慢地,曾经躁动的心变得沉静,我知道了“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我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知道了 “仁”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因为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因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则亲仁”;因为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是孔子学说的灵魂与风骨,是孔子学说里最高贵的存在。

       在日复一日地阅读中,我爱上了孔子,随着他指引的方向,我继续往下走,我惊讶地发现,虽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孔子的灵魂与风骨从未消失,这风骨来到东晋,陶渊明说“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风骨来到大唐,韩愈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风骨来到清末,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这风骨来到武汉,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

       这风骨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个圣贤身上,它还在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身上体现, 在2020年的这个冬天,为了遏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盖起一座占地34000平方米,拥有1000个床位的传染病医院,而这个医院的建造,只用了10天时间。

       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建设这样一座医院的背后,需要动员协调的社会资源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但最终所有的一切在十天内全部完成。设计图纸? 10小时交付;原材料紧缺,三天内运抵;但建设这个火神山医院,最缺的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基层建筑工人。而我们这些可爱的建筑工人们,在中国农历的新年里,在微信群里得知这一情况后,各种回复瞬间爆炸。“人在宜昌,随时待命”、“人在荆门,随叫随到”、“人在安徽,可随时出发” ……无数的工人,自发的从全国各地奔赴到战场之中,他们匆匆地放下碗筷,离别亲人。他们之中有装修工、有泥瓦匠、有军人、有司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普通也最伟大的圣贤。

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圣贤们让我的每一段光阴,都有了沉淀下来的坐标;让我的每一段成长,都有了扎扎实实的印记。大师们就好像生命的模板,我希望未来的我能够一辈子把自己填充到这个模板中,在岁月的历练中,一点一点凿实,一点一点压迫,在阅读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大写的“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