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贴心话儿 > 关工工作调查与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之建言

【时间:2020-07-31】【阅读:2086次】

                                                             甘松云


      为什么说“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这个答案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日用品、农副产品、工业产品、通讯设备、交通事业、国防建设事业、科技事业、文化、卫生事业、教育事业等革命事业的建设和各项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说,劳而所得,得者愉悦,乃是劳动者当之无愧的光荣。而社会上还有极少数人整天无所事事,长年累月游手好闲。经常呆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时不时的找机会想捞取钱财,过着贪得无厌的懒惰生活,执意要走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不检之路。像这路人,用“不劳动可聇”来评论他,你说算是批评中肯还是指责过头?如果这路人能从思想上幡然悔悟,能从行动中幡然改途,那么,还算是好人。要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能回头做一个守法公民,理解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双重含义;愿同广大劳动者一道去珍惜、捍卫、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同心同德地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灿烂的明天,那真成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

       今天,撰写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是以体力劳动为前提,是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技能为主题。

       劳动是人民创造财富的活动,劳动是人类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生产劳动能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世界,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念;晓得尊重劳动人民;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有意识使他们养成自己动手、独立生活、爱劳动的习惯。


                             家庭是培育劳动者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生长在家庭的环境里,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的品质,应从何时何事做起、怎样启蒙,乃是家长考虑的第一件事。大家知道,孩子的劳动开端,应从自我服务劳动做起。《教育学》指明:“自我服务劳动是从家庭的日常生活开始的。”比如,家长都会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涤小手帕乃至洗衣、钉纽扣、缝补衣袜、打扫卫生,整理书柜、卧室等。

       这里提供两例作参照:一例是我见到的身边的一位邻居,他是一位国家干部。他严格要求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和生活自理,他的孩子七八岁就开始做家务,买粮买菜、洗衣做饭,收捡日常用品等家务劳动。放手让孩子成长,总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到社会实际生活中闯练,使孩子从小就知道,人生的出路要靠个人努力。另一例是日本国家:孩子3岁开始上幼儿园。每天都要自己戴好帽子、折好手绢放到兜里。下午放学回家观看妈妈做饭,动手帮忙摆好餐具等小事。

        由此说明,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应趋向力所能及、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对年龄相仿的孩子做同样的事,也要注重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关键要掌握儿童劳动的量力性。


                                   学校是培养劳动者的前沿

      《教育学》阐明:“人们在劳动中,总是希望由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的作用,而取得令人羡慕的成果。”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高,要求展示自己的劳动能力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校方应抓住学生要求通过劳动来表现自己的欲望之契机,从多方面组织安排好劳动技能教育课,为他们展示劳动能力提供活动的场所,为他们发明创造提供所需要并可行的参考资料。

        1、自我服务劳动的继续:在校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主要有值日、检查卫生、照料小同学、布署教室、整理桌椅,参与学校大扫除、出黑板报等活动。通过学校的自我服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2、培养动手能力和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根据学生的好动手,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的锻炼,从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从无意注意发现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学校可安排手工制作劳动课。例如,小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结合美术课可教学手工艺术品制作:剪纸、折纸、刺绣等活动;结合课外活动课,可组织学生学做小木工、小编织,开展制作小玩具活动,教会学生能掌握小刀、小锤、小鎯头、直尺、曲尺、圆规、手锯等用法。中学可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做实验、制作生物标本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不断开阔学生的技术眼界。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科学和研究科学铺好“路基”,为职业高中和其它专业技术学校、学院输送专长与爱好专业的人才。

        这里举一例,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长官——崔世安。他家是澳门首屈一指的富户。但他在大学刻苦读书之余,同时打了三份工:一是早晨去路边卖报纸;二是夜晚去学校附近的农庄锄草。他宁可衣着俭朴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也不要富裕的家庭给他一分钱。而他将劳动挣来的钱还资助贫困学生。这说明他在自我参与体力劳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诸多的本领,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优良的思想品德,为后来主政澳门自治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社会公益劳动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告诉我们:“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计报酬的义务劳动。”参加义务劳动有多方面:如每年植树节,带领同学到植树现场参加植树;每年清明节,组织同学到烈士陵园,公祭死难烈士并开展扫墓活动;每逢节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给五保老人打扫房间、打扫院内外卫生等活动;城市的学生还可以向交通警察学交通规则,请交警叔叔分配值勤岗位,向交警叔叔学习指挥交通的知识和能力;农村学校在农忙季节,可组织学生帮助特困户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总而言之,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服务人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舍己为人的崇高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劳动者锻炼的大熔炉

       劳动是一种使用手工或机器的技术性较强的劳动,它是社会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是劳动者锻炼的大熔炉,是知识的海洋,是理论联系实际之桥梁,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广大劳动者展示才学的平台,是国民经济经营和调节的“大市场”等。

        要求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生产的一般过程,学习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思想好作风。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农村去参观学习。在条件允许下,可在老师安排下,在工人、农民师傅手把手的指点下,学会操作简单的零件加工和简单的农活。通过亲身经历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劳动感受,尝到苦、累、脏的滋味。从而激起对劳动人民热爱更深,对工匠精神更钦佩,对劳动成果更加珍惜。

         现举一例:曾任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的李先念,他的小女儿李小林。16岁的李小林(1969年)报名参军,被分配到甘肃省兰州,在大西北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在部队的3年间,她参加过农场劳动,种地、喂猪、挑粪等苦、脏、累的活儿样样干,甚至连跳进一米深的粪坑清理粪池都经历过。李小林觉得,正是部队生活磨炼了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性格和独立、果断办事能力。1975年,她大学毕业后,从翻译工作做起,后成长为“中国民间外交女杰”。这就是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在“社会是劳动者锻炼的大熔炼”里成长成才的典型代表。

        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其一,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在辅导、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中,自始至终的要坚持安全教育第一。其二,劳动强度,一定要顾及每个学生体能的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安排劳动事务。


                   (作者系迎江区关工委教育报告团成员、新州乡关工委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