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爱工作 > 风流人物
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五老”志愿者退休校长王学钿先进事迹
【时间:2020-10-29】【阅读:2240次】
王学钿,男,现年80岁。1958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退休,现任五河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老在岳西这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做了42余年的“执行主任”,可谓桃李满天下,本该颐养天年了,但王老却功成身不退,仍一心牵挂乡村教育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论严寒酷暑,在大别山南麓崎岖的山路上,总能经常看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奔忙的身影,一件件、一桩桩感人的故事悉数着王老对乡村教育的钟情与执着。
一、加强自身学习,为有效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活到老,学到老”。2017年8月25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深入持久地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为各族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更加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王老虽已耄耋之年仍坚持学习,他把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工作报告反复通读多遍,并在重要章节做上标记,特别谨记习总书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重要讲话:“实现中国梦,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王老觉得应该让青少年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听党的话,跟党走,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人人争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二、伸出援助之手,为留守儿童重新燃起希望
王老退休已经20年了,但心里一直放不下山里的娃娃们,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山里的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很多人常年外出务工,无奈的将学龄段的子女丢在家里由爷爷奶奶们照管。这群父母之爱缺失了的“留守儿童”们自然成了王老特别关注的对象。
自2001年担任五河镇关工委常务执行副主任以来,王老坚持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而不懈努力着。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每年要求各单位年初制定具体计划措施,并抓好落实。镇党委每年至少主持召开1次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题会议,安排每位在职干部和职工与全镇“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结对。要求每位干部职工每月与结对的孩子谈次心,每学期进行1次家访活动,每年捐助些学习生活用品或资金。制度化的形成,有力的保障了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的心灵有了依托和慰藉,效果很不错。
2014年12月8日,王老陪同五河镇土管所、计生办、林业站、中心医院、信用社、电管所等单位领导和部分职工一道先后到辅导小学、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五河小学、曹河小学,给23位特困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盒及其他学习用品,并给每位学生100元的红包。许多受助学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王文斌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余根明(国土所所长)叔叔真不亚于我的再生父母,这样关爱我,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以好成绩感谢他。”曹河小学五年级刘荣同学在日记中说:“虽然我父母外出打工,家里还有人关心照顾我。程小灿(计生办主任)叔叔经常和我谈心,给我买书包和文具盒,还送我红包,我很感动,一定要好好读书。”五河小学四年级刘丹同学写了一篇自己命题的作文《王学钿爷爷时刻关爱我们》,文中写了王老的许多动人的事迹和他自己今后的打算。
2016年3月4日,五河辅导小学五年级学生姜胜生,由于想念自己的父母,上课不专心听讲,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从厌学发展到逃学。王老得知后找到班主任老师详细了解该学生的状况,并邀请班主任老师一道专程赶到姜胜生同学家劝其上学。姜胜生同学家住百步村云寺组,山路崎岖难行,王老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依旧欣然前往。见到姜胜生的奶奶便说明了来意,白发苍苍的姜奶奶感动不已,连忙去找逃学的孙子,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调皮的宝贝孙子找回来。王老当过三十多年的小学校长,做学生思想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王老与姜胜生同学亲切交谈,语重心长,动情入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姜胜生同学心中的困惑终于烟消云散,他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于当天下午就背起书包重回到久违的教室了。数学老师倍受感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姜胜生同学补缺补差,耐心进行课外辅导,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姜胜生同学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最害怕的学科居然也达到了及格分数,脸上露出了自信而喜悦的笑容。王老当然也很欣慰,自己的努力并没白费,又让一个因缺少家庭温馨而导致厌学的孩子重拾起了读书奔赴美好前程的希望。
三、争取一份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
在王老眼里,更多的“留守儿童”需要关注的其实并不仅是厌学,而是家庭里出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变故。五河初中七年级王云燕同学就是明显的例子。父母都常年在外务工,且母亲常年生病,一年到头汗水钱大都用于自付部分的医疗费了,家里的生活全靠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勉强维持。热心的王老又成了扶危救困的“活菩萨”,他主动与困难学生结对,每月找他(她)们谈心多次,疏导心理障碍,鼓舞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向困难学生每月送去200元的生活补助。这项资金的来源基本上是王老每月两千元左右的退休养老金。几年下来,王老用于救助贫困儿童生活的费用达数万元,占去了工资的一半以上,虽然自己生活苦点,但王老觉得值得!
随着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进一步关注,王老渐渐感觉到光靠自己的经济能力还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普遍的和重大的问题。于是开始致力于向社会奔走呼吁、八方求助。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交通如何不便,身体状况如何不支,他总是想贫困学生之所想,急贫困学生之所急,满腔热情,义无反顾,跑县城,找单位,拉成功人士赞助。
五河初中崔晓丽同学,父亲在八年前的一次暴雨中不幸被山洪卷走,家庭大厦因失去唯一的支柱而突然倾塌;不久母亲改嫁到遥远的外地,从此她与八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生存本身就有很大的危机,更何谈上学读书呢?王老身怀同情与眷顾,为了不让崔晓丽同学失去学业,他冒着酷暑几次找到湖商银行岳西支行,终于获得了爱心人士田行长的结对帮扶,给予大学期间每年补助4000元。
2013年7月,五河镇妙道山村周神喜同学手捧着天津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一脸的悠云。父亲是聋子,母亲是哑巴,家里两间旧瓦房,除了土墩黄泥筑的锅台和几床破絮外,可说是身无长物了,拿什么去上大学呀。好心的王老已扶持多年,总算把高中读完了,怎么好意思再去求助他老人家呢?时任妙道山村党支部书记蒋叶记,还是把消息告诉了王老。王老不由分说拔脚就走,十几里山路下来,王老的双脚被山蚂蝗盯得鲜血淋漓。王老忍着剧痛,水也来不及喝上口就开始询问周神喜的情况。入学要缴80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于是,王老冒着酷暑连跑县城5趟,终于获得了团县委4000元的教助资金。周神喜父亲向亲友借到了1500元,还差3000元没着落咋办?眼看开学日期天天接近,王老比谁都着急,最后只好拿出自己的工资卡向信用社抵押帮助借贷3000元,让周神喜顺利的跨进了大学校门。
2014年7月,高考分数公布后,五河镇沙岭村王湾组储朝霞考取一本,村书记、主任一道向王老介绍了该生家庭情况,住的是三间危房,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智残,面临辍学。王老听了两位村干部的话,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团县委向主要领导聂书记做了汇报,同时又得到了大力支持,全县最高额的8000元的助学金安排给了储朝霞。
2018年7月,中考、高考后,五河镇由于因病、因学等不同的家庭情况产生了贫困生,王老通过原来师范老同学的关系,找到外地企业来五河镇帮扶结对苏州市朱总与五河镇桃李村高坪组特困生崔锦琼从高一帮扶到大学毕业,每学年资助5000元。大连市王总与五河镇五河村阴边组初二贫困生储星星结对帮扶到大学毕业,每学年资助3000元。合肥市刘总与五河镇五河村永红组特困户初二学生王康欣帮扶到大学毕业每学年资助3000元。
王老办事有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争取助学资金,烈日、劳累、饥饿甚至苦苦哀求都毫不在乎。每年暑期,从乡下到县城来回总要跑上十几次,见人就说,见“菩萨”就拜,只要愿意为贫困学生解囊,王老什么都不在乎。2016年8月,王老的老伴生病住进了县医院,急需做手术,亲人必须到场签字,而王老为了落实贫困学生的上学资金,直至资金办妥的两天后才匆忙赶到了医院。王老的真情感动了许多单位的领导,感动了社会许多的爱心人士,所以王老的求助之行屡屡不虚。从2001年开始,王老自觉主动的开展针对在册贫困户、低保户子女达二本以上的摸底工作,再把这些不能顺利上大学的学生家庭情况向县关工委、教育局、妇联、团委、总工会、扶贫办等单位汇报,向县内爱心企业成功人士呼吁,争取得到各种组织和个人的同情与支持。10多年来,王老争取各种助学资金72.3万元,使128位贫困生得以就读于高等学府。
四、关注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王老不仅仅关心贫困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也非常关注。2015年3月18日,五河镇五河村在汤中就读学生王刘洋的家长反映汤中附近网吧一事,王老听知后,专程到汤池中学找到学校主要领导,向他建议学校对附近网吧给予控制监督,严禁学生上网,对上网的学生要加强管理,请各班班主任尽力配合学校做好这一工作,该校校长听了王老反映的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向温泉镇政府领导和派出所领导做了汇报,得到政府和派出所大力支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校附近网吧进行查、停、封等办法,制止未成年学生上网,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王老的呼吁和督促下,五河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交叉网络。政府出台文件、确立目标、制定制度、分解任务,社会积极参与援助,构建和谐环境,学校建立主阵地,承担主要责任,家庭予以适当的配合。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爱心人士争做“代理家长”,成功人士慷概解囊,学校普遍成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亲情电话,开通网络视频,规范各项档案。看到能有今天如此的局面,王老会心地笑了,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五、挖掘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注入红色基因
王老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面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于是,他走访岳西县志、党史办,并调阅资料,同时亲自到五河镇双河村、河南村就1935-1937年原来红28军常住地请来了80以上的几位老人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有几位老人讲述了高敬亭军长带领红28军战士对敌人展开3年的游击战争英勇事迹,王老根据几位老同志讲解的事迹经过和红28军在岳西县的材料,整理了红28军在岳西、五河河南、妙道山,英勇奋战的英雄故事,特别是挖掘、整理了高敬亭军长为掩护红28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亲自指挥,于1935年9月13日上午,一个排24位善战的勇士由林维先营长带领作战,把敌人两个师、一个旅四个团的兵力引向妙道山。
2019年元月18日,在小河南,由镇分管领导和学校领导带领100多师生参观了红28军会议室和高军长的卧室时王学钿同志宣讲了红28军24位英雄在妙道山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自己跳悬崖的战斗故事,同时,还讲了红军山林医院,汤池畈桃岭伏击战等战斗故事。当时还有许多群众来参听,都流出了眼泪。会后,有个60多岁名叫蒋燕松的老人,拉着王老校长的手说,今后请王老校长给孩子们多讲讲这些英雄事迹,要不然今天的好日子,孩子们还不知道怎么来的!2月份开学后,镇关工委报告团分赴到全镇中小学校作了“红28军在岳西对敌人开展三年游击战争”专题报告会7场,参听师生达2400多人。2019年9月岳西县组织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排王老到天堂中学、温泉中学、响肠中学、毛尖山中学和城关试验小学讲红28军在岳西县早期对敌斗争的报告会5场次,参加师生产5000多人,深受广大师生的称赞。通过报告,许多学生写了心得体会和作文,河南小学四年级学生蒋小明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一定要向烈士们学习,向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来搞好学习”。天堂中学八年级学生崔用书自己命题作文是“烈士精神鼓励我”,温泉中心学校初一学生王栋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雄们流血牺牲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城关试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诗平在作文中写道:“我一定要发扬英雄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争取好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像这样的作文、心得体会还有很多……
作为镇关工委的负责同志,王老心里装的全是下一代,是贫困大学生,是“留守儿童”。这种敬业精神表现最多的还是在常规工作上。每个新学期,王老都要走遍全镇中小学,亲自给学生做报告,内容涉及传统教育、爱国教育、美德教育,讲学雷锋,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讲中国梦,字字体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与时俱进的博大情怀,句句表露了对祖国、家乡和孩子们深切的爱。累计下来讲座已经有两百多场。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要向孩子们送去慰问品,送去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与祝福。每个月他都要亲临“留守儿童”之家,找孩子们谈心,督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全面开展。
八秩多情人不老,甘将心血化时雨。早已是儿孙绕膝,本该安享天年的老人,却总是风里来雨里去,朝起日落忙不休。节俭生活,慷慨解囊,培桃育李写春秋,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就是退休校长王学钿的真实写照。
岳西县五河镇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