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爱工作 > 风流人物
“编外关工人”的情怀 ——和热爱关工工作的同志们谈点个人关工体会
【时间:2021-03-08】【阅读:1872次】
今年五月,是合肥市关工委成立35周年,也是我进入乡政府从事宣传报道工作35年。在分享全市关工工作喜结硕果的同时,我也在回忆自己的新闻写作之路、“编外关工人”新闻采写历程。
1982年我从巢湖地区建筑公司回家当上代课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
我热爱孩子,我也深感作为一名老师的神圣职责和无尚光荣。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因为孩子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他们,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我的人生追求。
每当我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几天后,我写出了一片新闻稿子,在乐桥区广播站播出,后在庐江县人民广播站播出,这实质上是一篇关工新闻。
由于领导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和对我的认可,也由于我是个“乡秀才”,不久借调到乡政府工作,从事综治和宣传工作。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关工工作,只是写的有党委政府重视妇女儿童和工、青、妇、教育方面关爱孩子的稿件;有老党员维护社会治安和关爱孩子的典型事件;有写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先进事迹等等,至今这些广播站(台的)用稿还在。由此我被誉为“土记者”、“编外关工人”。
时间很快,一晃就是八八年,由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受伤后调到小墩、田埠职高工作。因离家较远,1994回到我的母校——大化初级中学任教。
一次,我从安徽日报上看到“关工委”这个名词,从此我就坚持不断的采写关工新闻。撤区并乡到乐桥镇,我积极主动了解关工信息,特别是借采访机会,到学校社区采写关工新闻。此举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县关工委、教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六一”和开学初到中小学活动或典礼上讲话做德育报告,特别是在檀巷小学和乐桥二中的讲话,受到强烈共鸣。
九十年代末后,每年有200余篇关工新闻在国家省市县媒体刊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的《县委书记为患白血病初中生捐款》在中国之声播出,《老教师的夕阳红》、《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雷锋大姐王巧云》等80多篇稿件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播出,部分稿件在安徽日报、《安徽关工通讯》、《安徽人大》、巢湖日报、合肥日报等媒体刊发。2016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通讯被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人大办公厅评为三等奖。初步统计,仅1995年以来,80余次获得市、县关工委及有关部门优秀通讯员,其中16篇新闻作品(征文)获奖。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我与新中国风雨同舟”活动中,《山旮旯村里的变迁》获得央广三等奖;安徽日报发表的通讯专稿获县关工委新闻宣传报道奖。
一路风雨一路歌,一片丹心一片情。回首35年来,我最感激的央广马黎老师、中国火炬杂志社李老师、安徽日报周根苗老师、巢湖日报李金砚老师和省、市关工委及安庆市等周边市、县关工委同志的关怀!
回顾往昔,我体会是,尽管不是在编的关工人,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不忘政治初心和关工情怀,就一定能为党的关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回顾往昔,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有所作为,一如既往的写好关工新闻,就得到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原料,就得热爱本职工作,不怕吃苦,风雨无阻,用激情、汗水书写关工人、关工事。
回顾往昔,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文字,或图片、或声音不仅使读者听众收益,还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2012年我的《八旬党员和他的关爱书屋》在巢湖日报二版头条和央广发表后,被中国知网转发和收入到《中国优秀领导干部学习辅导材料丛书》。还有1000多篇通讯及专稿被安徽农网、安庆市、桐城市及开发区等20多家网站转载。
回顾往昔,我最大的荣幸就是,通过编读往来,我认识了新闻业内许多编辑老师和记者朋友,特别是中央国家、省、市、县关工媒体朋友或相关领导的呵护,安徽电视台7名主持人给我赠书、留言,他们如同一照璀璨的明灯,照亮我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人生之路。
岁月如歌,未来可期。我和合肥市关工委同岁。3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对关工事业来说,却是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批示中对关工人提出殷切的期望。因此,关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天,我虽年过花甲,但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不辜负各级关工委领导和媒体朋友的栽培,永保共产党人的政治初心和关工情怀,写好富有时代气息的关工稿件,为广大青少年和五老朋友提供精神血液,为党的关工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举国上下学习党史,为十五规划开好局的重要时刻,我想,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为关工事业奉献多年的我,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最大努力,讲好关工故事,传递关工声音,书写关工篇章,发挥自己的余热。
庐江高新区关工委 章祖文
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