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长园地 > 家庭教育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观

【时间:2021-09-17】【阅读:948次】

                                                                   姚   

        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每个家庭或多或少有自身的家风、家训、家教文化。有的流芳百世,世代传承;有的生生不息,历久弥坚;有的升华创新,赋予更多新的内涵。它似一潭清澈的溪水,能洗涤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似一阵清风,可拂去烦恼忧伤;又是一缕清丝,穿透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更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治家的诤言和良训。我家就是以和为贵,以诚为本。

        从记事时起,记得妈妈常说:“和是一个家庭长治久安的港湾,用心经营,才能家和万事兴。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誉,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诚信。”父母虽离我而去数年,但父母的些许举动,那些细微之处,依然历历在目,时时感染着我,感染着我这个家和我的孩子,总能在潜移默化中随日月积淀。积极向上、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就是从这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我儿子在外工作,一直秉承着这一定律。

       做人,还要做到守时、守信,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大道理,但她却总是用行动诠释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事虽不算大,但他人能从这一刻起窥视你的为人,做事的细节,也许就这一细节决定你的成败。我将其戏谑为“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所以古人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重于言教,说的不过如此。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许多伟人,正是从小身处这样环境所做出的楷模。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的心中,涌现出多少典型人物。岳母为子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家庭给人以归属感,谈家风、家训、家教,离不开家庭,离不开人。有人讲,谈家风、家训、家教多以充满正能量,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诚实人,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这样的人,对社会上出现的风气,没有正确的定力,人云亦云,心中意志不够坚定。有人讲,家风、家训、家教是大户人家事,与寻常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个人事。中国许多家庭,受孔孟之道熏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都会有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形成自成一体的家风,由此构成有特色的家训、家教文化。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党风、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讲家风。我认为,家风、家训、家教与党风、政风、社风是一脉相承,大与小的关系。家风是政风、社风最小的组成单元和细胞,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改善,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作为基石,谈不上党风、政风、社风的根本好转,更谈不上生态和谐、美好文明社会的形成。

       家风、家训、家教还是个道德标准,做人的基本法则,缺失家风、家训、家教,就如同人缺失风骨难以挺拔,大树缺失树干只能与小草为伍。所以,好的家风、家训、家教文化,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人的期盼,对后人的策鞭,同样体现了几千年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社会之正能量。

     别让家风、家训、家教成为“一阵风”,一种时尚,徒留“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重提家风、家训、家教,是因为家风、家训、家教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地位、无关文化,只关乎道德品行,人人能做到,家家是风范,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就有旺盛的生命力,植入到国人心中。

       愿我们每个家庭,晒出的家风、家训、家教都是真善美的典型,成为现时人们的铜镜,引领后人的航标,家庭的风骨,民族的脊梁。